寿居福之首,贫为士之常。
造物赋我贫,乃以寿见偿。
处常而受福,每恐不得当。
掬涧以沃渴,屑柏以为粮。
虽云未免饥,何至死道傍。
犹胜辽东丁,化鹤还故乡。

【注释】

1.寿居福之首:指长寿的人享受最高的尊荣。

2.贫为士之常:指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

3.造物赋我贫:指老天爷赋予他贫困的命运。

4.乃以寿见偿:指贫困反而让他得到了长寿的补偿。

5.处常而受福:指处在平常的时候却得到了幸福。

6.每恐不得当:指担心自己无法承受这种幸福。

7.掬涧以沃渴:指用泉水来解渴。

8.屑柏以为粮:指将柏叶磨成粉末作为食物。

9.未免饥:指不得不忍受饥饿。

10.何至死道傍:意即“不至于走到路边死去”,表示不会因为贫困而死。

11.犹胜辽东丁:指虽然比不上辽东的陈平,但比一般的贫士要好。

12.化鹤还故乡:指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回到自己的家乡,形容死后还能回家乡。

【赏析】
《贫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贫穷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感慨。

首联“寿居福之首,贫为士之常”,直接点明了主题——人生在世,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是命中注定的常态。这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

颔联“造物赋我贫,乃以寿见偿”,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贫穷,是因为老天爷赋予了他这样的命格;然而正是这个贫困的命运,竟然让他获得了长寿的补偿。这是一种悖论,也是一种无奈,更是对命运的深深感叹。

颈联“处常而受福,每恐不得当”,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深化。他虽然身处平凡,却享受着不平凡的幸福;但他又担忧这种幸福是否真的属于自己,是否真的值得珍惜。这既是一种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也是一种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尾联“掬涧以沃渴,屑柏以为粮”,则更加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贫困生活。他用山涧的清水来解渴,用柏叶来充饥,这种艰苦的生活场景,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辛酸。

最后一句“虽云未免饥,何至死道傍”,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升华。他虽然不免于饥饿,但绝对不会走向死亡的边缘;相反,他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困难,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的感悟。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无奈,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