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希一笔价必千,绍兴初载海内传。
高皇爱赏登玉几,求书蚤暮常差肩。
一朝希死子孙弱,岁久仅可售百钱。
宣城晋陵竞声价,外虽甚饰中枵然。
呜呼世事每如此,使我太息中夕起。
译文:
屠希笔,屠希的毛笔每一支都价值千钱。绍兴初年,这种毛笔传遍了海内各地。高皇帝喜爱书法,经常让王羲之书写玉几上的字,他求书时常常要差遣侍从到他的身边,催促他早日完成书写。然而,一旦毛笔的制作者去世,子孙们就无力维持,只能卖价百钱。宣城、晋陵两地的竞相哄抢,外虽声名显赫,内里却十分空虚。唉,世事总是这样,令人叹息不已。
注解:
- 屠希笔:指屠希的毛笔。屠希是东汉书法家。
- 绍兴:指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间。
- 高皇:指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
- 玉几:指帝王使用的玉制桌子。
- 太息中夕起:叹息不已,夜不能寐。中夕,即夜晚。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中国古代书法作品和毛笔的价值及其变迁的过程。诗的首句“屠希一笔价必千”,直接点明了屠希的毛笔价值连城,每支价格高达千钱。接下来四句描述了屠希的书法在当时受到极高的推崇和追捧,皇帝亲自下令让王羲之书写,甚至有人不惜千里迢迢去求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毛笔的制作者逐渐凋零,其作品也变得稀缺和珍贵,只能以低价出售。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由于书法艺术的高深莫测和独特魅力,使得人们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需求和价值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