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舟挂烟帆,千里过楚都。
七泽渺无际,大不数具区。
浪翻出长蛟,云拆浮天吴。
峨峨来如山,碎船不须臾。
江行幸已尽,三峡尤畏途。
槎牙人䱹瓮,小失即见屠。
叩头祷鬼神,已脱犹号呼。
愿君勤自励,忧患何时无。
【注释】
客舟:指作者自编的《幽居记》中的“自叙”,即自述。挂:系。烟帆:指江上轻飘的云彩。
七泽:泛指广阔的湖泽。渺无际:形容水势浩渺,无边无际。不数具区:指不可与具区山相比。具区山,在今江苏常熟西南,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凿。
天吴: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长蛟:指巨鱼,此处比喻险恶的浪涛。
峨峨来如山:形容山高峻的样子。
小失:指船只稍有不慎就会沉没。见屠:被渔人割断。
叩头祷鬼神:向神灵祷告祈求平安。已脱犹号呼:已经脱离危险,仍不停地呼救。
勤自励:勤奋地勉励自己。忧患何时无:什么时候没有忧虑和困难呢?
【赏析】
此诗是作者自编的《幽居记》中的一部分,记录了作者自述其游历楚都的经历和感慨。整首诗通过描写旅途中的险情、奇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态度。
第一句“客舟挂烟帆,千里过楚都。”描述了作者乘坐客舟,穿越千里,来到楚国都城的情景。其中,“客舟”指的是作者自己编撰的《幽居记》中的“自叙”,即自述;“挂烟帆”则形象地描绘了江面上轻飘的云彩,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这句诗既展现了作者游历时的轻松愉悦,也预示了下文将要遇到的险情。
第二句“七泽渺无际,大不数具区。”进一步扩展了上一句的内容,指出楚都周边的广阔湖泊如同无际的海洋一般,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的“七泽”泛指广阔的湖泽,而“具区山”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座名山,位于今天的江苏常熟市附近。通过将这两地进行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此行的目的地并非楚都,而是更加遥远的地方。
第三句“浪翻出长蛟,云拆浮天吴。”则具体描绘了旅途中的惊险场景。浪涛翻滚,仿佛有一条巨龙从水中跃出;而云雾缭绕,又仿佛有一只巨大的神兽浮现在天空中。这些描述生动地表现了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第四句“峨峨来如山,碎船不须臾。”用“峨峨”来形容山的高峻陡峭,形象地描绘了山势之险峻。而“碎船”则意味着船只在面对这样的山势时,随时都可能遭受破坏。这里的“不须臾”强调了时间的紧迫,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难程度。
第五句“江行幸已尽,三峡尤畏途。”则表达了虽然旅途已经结束,但作者仍然心有余悸。尤其是提到“三峡尤畏途”,更是强调了长江三峡的险要地势,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最后两句“槎牙人䱹瓮,小失即见屠。”则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危险情景。这里用“槎牙”来形容山路崎岖不平,而“䱹瓮”则是一种古代战争中的兵器,用于防御敌人。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到攻击或被捕杀。
整首诗以作者自述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对旅途中的各种经历的描写,展现了作者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