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自京口归,卜居得剡曲。
地偏无市人,民淳有古俗。
陋屋仅结茆,粗饭财脱粟。
典衣以沽酒,九月未能赎。
宁负翁子薪,耻售卞和玉。
老身已如此,儿子亦碌碌。
藏书幸无恙,自计不啻足。
拾穗且浩歌,行矣堕鬼录。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
【注释】
幽居:在深山里居住。
今昔:现在与过去。
事:事情。
十首:十篇诗。
以:用来。
诗书:指书籍和诗。
从宿:随处安身。
好:喜欢。
林园:山林园林。
无俗情:没有世俗的情感。
无:没有。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深山中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描述自己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诗的开头两句“昔自京口归,卜居得剡曲”,回忆了自己离开京城(北京)回到家乡(江宁府)的经历以及选择居住在剡县的曲折经历。这两句话不仅描绘了作者的地理迁移过程,也暗示了他在迁徙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和挫折。接下来的句子“地偏无市人,民淳有古俗”进一步描写了剡县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里的“地偏”指的是地理位置偏僻,没有市场,而“民淳”则表示当地人淳朴善良。这种自然和人文环境为作者提供了宁静祥和的生活空间,使他能够远离尘嚣,享受自然的恩赐。然而,尽管环境优美,生活平静,但作者并没有因此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寻找自己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的诗句“陋屋仅结茆,粗饭财脱粟”反映了作者简陋的生活条件。这里的“茅屋”、“粗饭”和“无粟”都体现了他生活的贫困和简朴。然而,正是这些艰苦的条件反而激发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不惜典当衣物来换取酒喝,甚至到了九月都不能赎回衣物的地步。这表明他为了追求知识,愿意牺牲物质利益。
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转向了对自身情感的描述。“宁负翁子薪,耻售卞和玉”两句表达了他的价值观:宁愿辜负家人的期望(因为贫穷),也不愿意出卖自己珍贵的才能(像卞和玉那样)。这显示了他对自己价值的坚持和对道德原则的追求。同时,这也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无奈和辛酸,因为他知道即使再怎么努力,也难以改变现实。
最后两句“老身已如此,儿子亦碌碌”更是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他感叹自己已经年迈体衰,儿子们也未能有所作为。这种无奈的情绪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弦。然而,尽管面临困境,诗人却并未丧失信心,而是继续前行。“拾穗且浩歌,行矣堕鬼录”这两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他相信自己的努力终将得到回报,即使最终未能成功,也不会有什么遗憾。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琐事的叙述,展示了作者坚韧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以及对自由独立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