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辄兼旬,百忧集双鬓。
药裹堆床满,生意垂欲尽。
时闻雀翻更,频看灯落烬。
平生学六经,白首颇自信。
拳拳服仁义,念念去骄吝。
所觊未死间,犹有分寸进。
译文:
我生病了已经一个多月,忧愁烦恼累积在双鬓。
药箱堆满床边,生机似乎要耗尽。
时不时能听到窗外的雀鸟翻飞,频繁看到灯烛燃烧至尽。
平生学习六经,到白发时依然自信。
满怀拳拳之心致力于仁义,不断去骄吝。
所期望的就是未死之时,还有进步的空间。
注释:
- 一病辄兼旬:一病(生病)持续了一个多月。
- 百忧集双鬓:各种忧虑聚集在双鬓。
- 药裹:药箱。
- 生意垂欲尽:生命力似乎将要耗尽。
- 雀翻更:指窗外有雀鸟翻飞。
- 频看灯落烬:频繁看到灯烛燃烧至尽。
- 平生:平生指的是一生。
- 学六经:学习《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乐经》等六部经典。
- 白首:指老年。
- 拳拳服仁义:怀着拳拳之心致力于仁义。
- 念念去骄吝:时刻去除骄傲和吝啬。
- 所觊未死间:所期望的是未死之时。
- 分寸进:进步。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因病卧床期间的心境与思考。从“一病辄兼旬”,可以看出病情的严重性和对时间的紧迫感。而“百忧集双鬓”则表达了因疾病带来的忧虑和压力,这种压力如同堆积在头顶的忧虑,让人难以承受。
诗中通过描述药箱、药裹堆满床的情景,以及“生意垂欲尽”的形容,传达出身体虚弱和生命力即将耗尽的状态。同时,“时闻雀翻更,频看灯落烬”描绘了室内外的环境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诗人在病榻上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感慨自己一生勤学不辍,追求仁义道德,努力去除自己的骄吝之习,希望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能有所成就。诗的最后一句“所觊未死间,犹有分寸进”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仍抱有一线希望,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在未死之前还有进步的可能。
整首诗虽然透露出一种凄凉和无助,但也体现了诗人的坚韧和执着精神,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