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出城南,尘头暗城北。五军战马如错绣,出入变化不可测。
逆胡欺天负中国,虎狼虽猛那胜德。马前嗢咿争乞降,满地纵横投剑戟。
将军驻坡拥黄旗,遣骑传令勿自疑。诏书许汝以不死,股栗何为汗如洗。

【注释】

战城南:写在城南的战场上。

王师出城南:指唐朝军队出征。

尘头暗城北:尘土飞扬,遮蔽了北城。

五军:指唐军五个军种。

战马如错绣:形容战场上的马像精美的花纹绣品一样。

出入变化不可测:指战马行动迅速,变化莫测。

逆胡:指侵犯我国的敌军。

负中国:背叛我国。

虎狼:比喻凶恶的敌人。

股栗:恐惧得发抖。

许汝以不死:答应你死里逃生。

黄旗:唐军的军旗。

遣骑传令勿自疑:派遣骑兵传令不要自己产生怀疑。

诏书:皇帝的命令,指唐玄宗给将士们颁发的“安禄山反状”的诏文。

股栗何为汗如洗:为什么害怕得浑身发抖汗水淋湿衣服。

【译文】

王师出征城南,尘土飞扬遮蔽了北城;唐兵五军如锦绣般排列,行动敏捷难以捉摸。

侵略者欺天背国背叛我国,虽然凶猛却敌不过我军;敌人在马前纷纷求降,满地是他们倒戈的兵器。

将军驻阵坡上高举黄旗,命令骑兵传达圣旨,让将士们不要疑虑;皇帝赐下诏书,承诺他们不会死去,可是为何他们仍惊恐万分,汗流如雨?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至七月间,当时安禄山叛军正从东都洛阳南下进攻潼关。杜甫因受朝廷委派到华州处理“华州刺使房管纵容部下抢劫事件”,而滞留长安,目睹了这一战争的残酷场景。因此他写下了这首七言诗《战城南》。

全诗四联八句,每联八句,共三十二句。首联点明主题,写唐军在城南的战场上威风凛凛、所向披靡;二联描写敌军的凶恶;三联写唐军将领鼓舞士气、严整有序;末联则写出了将士们的惶恐不安。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