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口两桡无剩法,点头三下不容声。
谢师付授从今了,一段风流画不成。
【注】 松泽西亭:在浙江杭州西湖。谢师付授:指老师传授的技艺。风流画不成:意为要表达的意境已尽,画不出了。
劈口两桡无剩法,点头三下不容声。谢师付授从今了,一段风流画不成。
译文:
船夫驾桨时,船桨劈水的动作一气呵成,毫无停顿;点头示意三次,也无须言语。从此后,我明白了老师的高超技艺,再也不能随意模仿了。因为那绝妙的风韵已经无法用笔墨形容了,就像画不成一幅山水画一样。
赏析:
《松岩道中》是一首纪行诗,作者为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这首诗写于宋理宗绍熙五年(1194)冬,当时杨万里由江西吉州赴任荆湖北路常德府(今湖南常德市)提举茶盐公事,途经浙江杭州西湖时所作。全诗以白描手法描绘出舟行西湖所见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劈口两桡无剩法”,描绘了船夫驾桨时,船桨劈水的动作一气呵成,无任何停顿。这里的“劈口”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船桨与水面接触时发出的声音,仿佛是在瞬间将水劈开一般。而“无剩法”则意味着船夫的技巧非常高超,以至于连多余的动作都省去了。
次句“点头三下不容声”,进一步描写了船夫的动作细节。这里,“点头”并不是简单地指头点地,而是要传达出一种节奏和韵律感。而“三下不容声”则意味着船夫在摇橹时,动作非常轻缓且连贯,以至于几乎听不出声音。这两句话共同构成了一幅船夫驾桨的生动画面,使读者仿佛能看到船夫们在水中忙碌的身影。
第三句“谢师付授从今了”,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谢师”并非指对船夫个人的感激之情,而是泛指对那些传授了高超技艺的人的感谢。而“付授”则暗示了这种技艺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而非天生的才能。这里的“了”字,则表明了从此以后,作者将会更加珍惜并努力学习这些技艺。
最后一句“一段风流画不成”,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这里的“风流”并非指某种特定的文化或艺术风格,而是借喻了自然风光之美。而“画不成”则意味着尽管作者努力想要将这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但最终还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又流露出一种遗憾之感。
这首诗通过对船夫驾桨动作的细腻描写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诗歌技巧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