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好诗如片月,半生愁杀镂冰翁。
多情误以苦为乐,众体疑于异却同。
几度手抄方刻枣,数茎发在已如蓬。
江湖醉墨争驰骋,谁识岩灯夜夜红。

注释:

一片好诗如片月,半生愁杀镂冰翁。——一片好诗像一轮明亮的月亮一样照亮人心,但半生的辛酸却让“镂冰翁”(刻字的人)愁煞。

多情误以苦为乐,众体疑于异却同。——多情的人往往将痛苦当作快乐,而不同体裁的诗词却因风格各异却有相同之处。

几度手抄方刻枣,数茎发在已如蓬。——多次手抄才把诗歌刻成枣木版,几根头发已经脱落如同蓬草一般。

江湖醉墨争驰骋,谁识岩灯夜夜红。——在江湖中醉酒挥洒笔墨,谁能理解那岩壁上灯光映照下的红色呢?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竹岩丁直卿(丁东山)的诗作。竹岩丁直卿(字东山),号镂冰居士,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著有《镂冰集》。此诗是作者对丁东山的赞美之辞。

首联“一片好诗如片月,半生愁杀镂冰翁。”,意思是:“一片好诗就像一轮明亮的月亮一样照亮人心,但半生的辛酸却让‘镂冰翁’(刻字的人)愁煞。”表达了作者对丁东山深深的敬仰和钦佩之情。

颔联“多情误以苦为乐,众体疑于异却同。”,意思是:“多情的人往往将痛苦当作快乐,而不同体裁的诗词却因风格各异却有相同之处。”这句话是对丁东山诗歌创作特点的高度概括,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颈联“几度手抄方刻枣,数茎发在已如蓬。”,意思是:“多次手抄才把诗歌刻成枣木版,几根头发已经脱落如同蓬草一般。”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丁东山辛勤创作的情景。

尾联“江湖醉墨争驰骋,谁识岩灯夜夜红。”,意思是:“在江湖中醉酒挥洒笔墨,谁能理解那岩壁上灯光映照下的红色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丁东山诗歌艺术成就的高度赞誉,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丁东山的深深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