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臂寻幽岁已残,瘦藤枯石重跻攀。
忽逢晴洞龙开室,冷瞰寒溪玉绕山。
猿鸟窥人知旧识,藤萝引径入无间。
游车自向红尘去,日暮老僧催闭关。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李攀龙的《化成岩》。
我们来逐句释义:
- 交臂寻幽岁已残,瘦藤枯石重跻攀。
- “交臂”意味着相遇或相逢,这里可能指诗人与某个地方的初次遇见。”寻幽”则暗示了寻找隐秘、静谧的地方。”瘦藤枯石重跻攀”描绘了一种艰难困苦但充满挑战的景象,诗人通过攀爬瘦藤和枯石,展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 忽逢晴洞龙开室,冷瞰寒溪玉绕山。
- “晴洞”可能指的是山洞或洞穴,而“龙开室”则形象地描述了洞口如同龙般壮观且神秘。”冷瞰”表达了从高处俯瞰的感觉,而“寒溪玉绕山”则是以玉石环绕来形容溪水清澈见底,给人以清凉之感。
- 猿鸟窥人知旧识,藤萝引径入无间。
- 这里的”猿鸟窥人”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生物与人和谐共存的场景,猿鸟在观察着人类,似乎能识别出彼此之间长久以来的熟悉感。”藤萝引径入无间”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观中的生态联系,藤萝作为植物的一部分,为路径提供了指引,仿佛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没有边界的自然世界。
- 游车自向红尘去,日暮老僧催闭关。
-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疏远的情景。”游车自向红尘去”可能意味着人们为了生活而离开这片宁静之地,追寻繁华都市的生活。”日暮老僧催闭关”则描绘了一个场景,当太阳即将落山时,一个老僧人提醒人们应该返回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要被外界纷扰所迷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化成岩的描述,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随着时间变迁所带来的距离与疏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美好景象的留恋和对现实世界中人们忙碌奔波状态的感慨。整体上,诗中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变迁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