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陵台下山层层,奇峰壮气横云生。
处士溪边水泚泚,碧波明月涵天清。
老松偃蹇傲世态,绿竹潇洒吟风声。
潮头百仞出海门,飘吴系越如毛轻。
飞来滩下不敢过,变作平浪归沧溟。
诗句释义及注释:
子陵台下山层层,奇峰壮气横云生。 - “子陵”指的是东汉末年的隐士严子陵,他因不满朝廷而隐居江边,这里用“台”指代钓鱼台。“奇峰壮气横云生”形容山势峻峭壮丽,仿佛有一股雄壮之气冲破云霄。
处士溪边水泚泚,碧波明月涵天清。 - “处士”指的是不仕的贤人,这里泛指那些隐居的人。“溪水清澈见底”描绘了溪水的澄澈,而“碧波明月涵天清”则通过明月的光辉映射出水面的清澈,形成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象。
老松偃蹇傲世态,绿竹潇洒吟风声。 - 这里描述了两种不同的植物,老树挺拔、姿态高远,如同一位傲视世俗的老者;而翠绿的竹子随风摇曳,表现出一种超脱和洒脱的态度。
潮头百仞出海门,飘吴系越如毛轻。 - “潮头百仞”形容潮水高达上百尺,壮观至极。“飘吴系越”则形象地描述了船只在潮水中摇曳的景象,好似轻盈地穿越吴国和越国的分界线。
飞来滩下不敢过,变作平浪归沧溟。 - “飞来滩”是一个险峻的滩头,“变作平浪归沧溟”则描绘了经过此地后,汹涌的海浪逐渐平息,回归广阔的大海之中。
译文:
子陵台下的山峦层层叠叠,奇峰耸立如刀劈斧砍般壮阔,直冲云霄。那溪流边上的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着一轮明月,倒映着天空的清澈与宁静。老树挺拔如剑,不畏世俗之态;翠绿的竹子随风摇曳,发出清脆的吟唱声。潮水高至百丈之高,从吴国奔涌而过,如同轻盈地穿越了吴越的边界。飞来滩下的波浪汹涌澎湃,但最终化作平静的海面,归于辽阔的海平面上。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壮丽和生机盎然。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捕捉了自然景观的瞬间美,将观者带入了一幅幅动人的图画中。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静态的自然景观,也有动态的水文现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将山峰的雄伟与溪水的清澈对比,将老树的坚韧与竹子的飘逸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立体鲜明,也更富有层次感。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画面感的山水诗,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