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栏秋尽偶来凭,霜落秋山爽气澄。
谁道衡阳无雁过,数声残日下舂陵。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重点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作者思想情感的辨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诗句的意境,最后指出诗人的情感态度,注意赏析要围绕诗中的主要意象展开,注意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分析和赏析。
“舂陵闻雁”,写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衡阳雁声,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舂陵”是汉高祖刘邦起家的地方,诗人以此代指故乡。“秋日”即秋季。雁鸣叫时发出的声音为“数声”。诗人于秋日黄昏之时,登高凭栏,远眺湘水之滨的衡阳山,只见雁过处留下一串串清脆悠扬的鸣叫声,令人顿觉秋山爽气澄净。这两句以雁声来烘托自己的处境。“危栏”,高高的栏杆,这里指高楼的阑干。“偶来凭”,偶然地来凭倚。诗人此时登上高楼,凭栏远望,心情不免感到孤独寂寞。“霜落秋山爽气澄”,这是说深秋天气寒冷,霜降之后,湘水之畔的山峦更加清朗明净。“霜降”是季节变化的标志。“爽气”是指清爽的气息。“秋山”指的是湘水之畔的山。“数声”雁过处传来的雁鸣声。“残日”天将晚未晚的时候,残阳西下。“残日”即夕阳。“春陵”,今湖南醴陵。“下舂陵”,指雁群飞到舂陵。“春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时他因受谗毁而被迫离开华州(今陕西渭南)去客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又转至夔州(今重庆奉节县)。这首诗写的是在秋天里听到衡阳雁声,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危栏秋尽偶来凭,霜落秋山爽气澄。”“秋尽”句中的“秋尽”指深秋时节。“危栏”:高楼临窗栏杆。“危”指高峻,“栏”即栏杆。“秋尽”句中的“秋尽”指深秋时节。“危栏”指高大的楼栏。“危栏秋尽”指深秋时节登上高楼。“偶来凭”,偶尔来到凭倚。“偶来凭”是说偶尔登上高楼。诗人登高眺望远方,心中感慨良多,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身世遭遇。“谁道衡阳无雁过,数声残日下舂陵。”《楚辞》云:“悲哉,秋兰兮愁人,天苍苍而略杳兮,君远兮劳思。”“谁道衡阳无雁过,数声残日下舂陵”,意思是:谁说衡阳没有鸿雁飞过?雁鸣声声,在暮色渐浓之时,穿过层层叠叠的山丘,飘荡到了舂陵。这句既是对前一句的回应,又是承接上文,由眼前所见所闻引发联想的结果。诗人通过雁声的描写,表达出内心的孤寂感,同时又表达了一种渴望自由之情。
【答案】
①危栏秋尽偶来凭。危栏:高楼临窗栏杆;秋尽:指深秋时节;②霜落秋山爽气澄。爽气:爽朗之气;③谁道衡阳无雁过。谁道:谁说;衡阳:地名,位于今湖南中部,因有南岳衡山而得名;④数声残日下舂陵。数声:几声。残日:傍晚的太阳;下舂陵:雁群飞到舂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