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阁常晏眠,偶独起清旦。
月落檐鸟语,烟开客船散。
长江色自澄,汀树声空乱。
群动又复然,劳劳可长叹。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分析即可。

本题要求考生对“水阁晨起”这一句进行赏析。

“板阁常晏眠,偶独起清旦。”这句中“板阁”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多用于皇宫、府邸等高大的建筑中,以供人们休息或住宿,其内部有床榻,四周有栏杆,故称“板阁”。这里借指“水阁”。诗人在清晨醒来,发现水阁里一片寂静,只有自己的鼾声打破夜的宁静。“晏眠”“起”、“清旦”三字连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水阁晨起时的困倦之态;“常”字写出了诗人因长期在此居住而习以为常的情境;“偶独”点出诗人的孤寂之感。

“月落檐鸟语,烟开客船散。”句中“月落”“檐鸟语”,“烟开客船散”三个词组,都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方法。月亮落下,鸟鸣声中透露着夜色将尽之意;烟开,即烟消云散的意思,形容客船在江面上行驶的样子;“散”字用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江面的辽阔,又写出了江上行人的行踪不定。

“长江色自澄,汀树声空乱。群动又复然,劳劳可长叹。”此四句为诗人的感慨之辞。诗人面对浩渺的长江,只见江水清澈透明,岸边的树林发出沙沙之声,但江面上却并无风浪,一切似乎都在静悄悄地进行着。然而,当诗人看到江面上游动的船只时,他不禁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失落感,因为那并非是他乘坐的小舟。

【答案】

示例:

水阁朝起

清晨,诗人在水阁醒来,发现周围一片寂静,唯有自己的鼾声打破了夜的宁静。这种寂静与自己长期居住在此的习以为常有关。

明月初上 檐下

月亮升起,诗人站在屋檐下仰望天空,看到一轮皎洁的明月缓缓升起。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致吸引住了。

烟开船散

随着烟雾散去了,诗人看到江面上的客船正在缓缓前行,船尾溅起的水花也随着江水荡漾开来。

江水澄澈 汀树声响

诗人站在江边,看到江水清澈透明,岸边的树木随风摇曳,发出阵阵沙沙之声。

游船轻移 劳劳长叹

诗人看到江面上的游船正缓缓前行,船尾溅起的水花也随着江水荡漾开来。诗人不禁感叹自己的处境,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伤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