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接张泾近,塘连谷水长。
一声清鹤唳,片月在沧浪。
【注释】
嘉禾:地名,在今安徽泾县。胥山:一名胥溪山,在泾县南。张泾:古水名,源出安徽省休宁县西,流经泾县,注入浙江淳安大江口。近:接近。谷水:古水名,在泾县东南,流入浙江淳安大江。沧浪:水深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从胥山出发,一路行来,一路写景,一路抒情。“嘉禾百咏胥山”四句是全诗的起头。诗人先写胥山与张泾、谷水的密切关系,然后写他一路上所看到的景色。这四句都是写景,但写得很有章法。首句“路接张泾近”,说明他是从张泾方向来的;第二句“塘连谷水长”,说明他从谷水方向来的;第三句“一声清鹤唳”,说明他在胥山一带看到的景物有鹤;最后一联说“片月在沧浪”。这四句都是写景,但写得很有层次。先写胥山,再写张泾、谷水,最后写到胥山之畔看到一片月亮,这样,就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胥山来了。
下面就是具体的景物描写了。
“路接张泾近”一句,写胥山的形势。张泾是一条河,胥山就傍着它。这条河不宽,也不大,但却很曲折,两岸还有稻田,所以叫“路接张泾近”。这里,诗人把胥山和张泾联系在一起,写出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塘连谷水长”,是说胥山脚下有一条池塘,这条池塘很长。这个“塘”字,不仅表明它是一条河塘,而且表明它很大很长。
“一声清鹤唳”,是说在胥山一带听到了一声鹤叫。“清鹤唳”三字,用得极好,既表明是在秋天听到的鹤叫,又表明那鹤声是很清远的。这句诗写景也很有特点。“鹤唳”二字,使人想起杜甫《秋兴》诗中的名句:“鸿雁来时秋色满,塞鸿来处暮天寒。”但这里没有“塞鸿”二字,只用了一个“鹤”字,使画面更加简洁。同时,“清”字也使鹤鸣更具有美感。
“片月在沧浪”,是说在胥山一带看到了一片月亮。“片月”是形容月亮很小,而“在沧浪”则表明它很高很远,所以叫“片月”。“沧浪”一词,历来多用以形容水势浩大。这里的沧浪,不是指大海,而是形容池沼很深的湖泽。这两句写景,都很具体。前一句写的是声音,后一句写的是颜色。但这里,作者并没有把声音和颜色分开,而是把它们统一起来,使两者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这首诗写景很具体,也很形象。诗人在观察周围环境时,总是抓住一些最突出的景物来加以描绘,因而所描画的景物都栩栩如生,给人以真切之感。例如,“路接张泾近”,只是写了胥山的形势,但并不令人感到遥远;“塘连谷水长”也只是写了胥山下的一段河流,但并不令人感到狭窄;“一声清鹤唳”也是写听到的鹤声,但并不令人感到虚寂;“片月在沧浪”更是只写月光的颜色,但并不令人感到朦胧。总之,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来刻画景物,从而使所写的景物都显得十分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