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从公府辟,不为故人留。
国士真如此,台家合见收。
声名早多误,功业晚方优。
不必毛锥子,相期定远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送别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送郭遐龄

  • 去从公府辟:意为追随官府的征召。郭遐龄被官府征召,即将赴任。
  • 去从:前往、跟随。
  • 公府辟:官府征召。
  • 不为故人留:不为老朋友挽留。郭遐龄即将离开,不会因为老友的挽留而改变。
  • 故人:旧友、老朋友。
  • :挽留。
  • 国士真如此,台家合见收:国士真是这样的人,朝廷应该收纳他。郭遐龄是国家之士,朝廷应该收纳他。
  • 国士:国士,指有才能的人士或英雄豪杰。
  • 台家:指朝廷或官府。
  • 合见收:应该被收纳。
  • 声名早多误:名声和名声往往有误。
  • 声名:名声,声誉。
  • 早多:很早就很多。
  • :错误,不准确。
  • 功业晚方优:功绩和事业往往需要时间积累,现在才显示优秀。
  • 功业:功绩和事业。
  • 晚方:晚些时候才显示。
  • :优秀。
  • 不必毛锥子,相期定远侯:你不必像用毛笔做锥子的那个人(比喻无用之人)那样,我期望你能够成为定远侯那样的有用之才。
  • 毛锥子:用来写字的工具,这里比喻无用之人。
  • 定远侯:汉朝名将卫青的封号,用以形容有才能的人。
  • 相期:相互期待、相望。
  • 定远侯:卫青,字仲卿,西汉著名将领,封为定远侯。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郭遐龄才华的认可和对其未来成就的期望。诗中“国士真如此,台家合见收”两句,赞扬了郭遐龄为国家所珍视,朝廷应该收纳他。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郭遐龄的期望,希望他能够成为有用之才,实现自己的价值。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