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追数建安年,谁遣朱轓并塞边。
举国向来儒服少,是邦端有大夫贤。
须公帷幄收长策,着我江湖刺钓船。
池阁追凉肯临否,红妆翠盖拥三千。
【注释】
某顷:不久前。信阳,今属河南。
使君:县令,长官。教以:教我。边字韵佳句:指好诗。
伏读降叹病倦答谢:读了你寄来的诗,我感动而赞叹不已,又因久病在身,所以不能马上作答。甚缓:很久了。
复不能奇仰:又因不能立刻作答,感到十分抱歉。俟(cí)斫削:等待你修改润色。
风流:风度,才华。数(shuò)建安年:以建安时期为榜样。建安是汉末魏初的一段历史,当时曹操等一批杰出的文人用诗歌来抒发豪情壮志,被称为“建安风骨”。“追”和“谁遣”二句说诗人希望追随建安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朱轓:车盖,这里借指文士。塞边:边境,边疆。
举国:全国,这里指朝廷。向来:历来。儒服少:儒者多,但能真正有才学的人很少。是邦:这个邦国。端有:全有,这里指朝廷里有很多贤能之辈。大夫贤:指贤大夫。
须公:请先生。帷幄:帐幕,比喻军师或参谋的办公室。收长策:制定长远计划。着我:给我。江湖刺钓船:指隐居不仕。刺钓船:捕鱼用的船。
池阁:池塘上的楼阁。肯临否:肯光临吗?
红妆翠盖:红妆的女子和绿衣的车盖。三千:形容车马、侍从之多。
【赏析】
《酬王逸人使君见赠》是一首七律。前四句写诗人对友人来信的感佩之情;后八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感谢与期待,并表示自己随时愿意为朋友效力的愿望。
首联即表明诗人对友人来信的感激之情。“风流”二字是本篇诗的主题,“追数建安年”是说要以建安时代的文人自比。建安是汉末三国时曹氏政权的一个朝代,其代表人物如曹操、曹丕、曹植等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以慷慨悲凉的诗风著称于世,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因此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这些文人一样具有建安时期的风采。“谁遣朱轓并塞边”,意思是说不知是谁派遣他出塞去的?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和对友人的敬爱之心。
颔联的意思是:现在全国上下崇尚儒学,而我却少有儒士的风采。这个邦国有很多贤良的大夫。这里的“我”是指诗人自己。
颈联承上,诗人向友人表达了自己要为朝廷出力的决心。诗人希望友人不要客气,因为自己的能力足以胜任这样的任务。“须公帷幄收长策,着我江湖刺钓船。”意思是说:请你为我提供一些好的计策,让我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尾联是诗人的自谦之词,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尊重之情。“池阁追凉肯临否”,意思是说:如果你来我的池阁中游览,是否能够光临呢?“红裳翠盖拥三千”,意思是说:如果真有这样的机会,一定会有很多美女来陪伴你的。
这首诗是一首应酬之作,它通过酬答友人的信,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尊敬和对建安风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