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子猷园里枝,今朝分取手中携。
自怜高节虚无物,野外山行得共伊。
诗句释义及译文:
- “本是子猷园里枝,今朝分取手中携。”
- 注释: “子猷”指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以高洁著称。这里的“园里枝”可能是指竹子,因为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这句话表达了竹子原本就生长在王徽之的庭院之中,而现在诗人将这枝竹子带入自己的手中。
- 译文: 这枝竹子本就生长在王徽之的园子里,现在它被我带在了手中,象征着一种高雅的品质。
- “自怜高节虚无物,野外山行得共伊。”
- 注释: “高节”指的是竹子的高洁品质,而“虚无物”则强调了其超然物外的特性。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高洁、超脱品质的自怜和欣赏,认为它如同一个无物的存在,既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失去自我。
- 译文: 我自怜那竹子的高洁品质,它的存在就像是虚无之物,既不随波逐流也不失去自我,这样的品质在野外山行时显得更加珍贵。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从园中走向手中的过程,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其高尚品质的赞赏。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品质的珍视和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通过对竹子这一意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美和高洁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