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先贤傲竹林,鸣驺许过径蓬深。
瑰词走送惊联璧,钝思追酬漫注金。
岩底幽人矜社瓮,闺中幼妇感秋砧。
何如醉袖淋漓墨,一笑人间百虑沉。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诚斋三用韵因更和呈以坚顾临之约
不比先贤傲竹林,鸣驺许过径蓬深。
瑰词走送惊联璧,钝思追酬漫注金。
岩底幽人矜社瓮,闺中幼妇感秋砧。
何如醉袖淋漓墨,一笑人间百虑沉。
注释:
- “诚斋三用韵” 表示诗人使用了“诚斋体”这种诗歌形式。
- “因更和呈以坚顾临之约” 表示这是一首应和之作,是为了回应某个约定或请求而作。
- “不比先贤傲竹林” 表示与先前的贤人不同,这里的诗人并不傲慢地自称为竹林七贤之一。
- “鸣驺许过径蓬深” 描述的是一条通往深林的道路,周围被茂密的树林包围。
- “瑰词走送惊联璧” 表示诗人的诗句非常华丽,令人震惊。
- “钝思追酬漫注金” 表示诗人深入思考后进行回应,虽然可能略显笨拙但仍充满诚意。
- “岩底幽人矜社瓮” 描述了一个隐居在岩石下的人,他珍惜自己的社瓮,象征着他对简朴生活的热爱。
- “闺中幼妇感秋砧” 描述了一位闺中女子对秋天砧声的感动,这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敏感和感慨。
- “何如醉袖淋漓墨” 表示诗人用酒来表达情感,挥洒自如的墨水如同他的衣袖一样自由。
- “一笑人间百虑沉” 表示诗人的洒脱和超然,即使是面对人间的各种烦恼也能一笑置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应和之作,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才华回应了某位朋友的挑战或请求。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对于人生态度的反思。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眼光,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