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槛外薄溪鸣,曾入坡仙拄杖声。
天目远连山势曲,路头争说县官清。
林重鸟爱冲烟没,桥毁人看涉水行。
忙里能偷此闲乐,抗尘宁复叹劳生。

注释:

奔流槛外薄溪鸣,曾入坡仙拄杖声。

天目远连山势曲,路头争说县官清。

林重鸟爱冲烟没,桥毁人看涉水行。

忙里能偷此闲乐,抗尘宁复叹劳生。

译文:

奔流的溪水在栏杆外流淌声音清晰可闻,曾经有仙人用它来支撑拐杖。

天目山脉远远地与山势相连,路头的人们纷纷称赞县官清廉正直。

树林中鸟儿爱往烟雾中飞去,人们看到桥梁被毁只能涉水而行。

在匆忙之中能够享受这种闲适的乐趣,我宁愿忍受灰尘也不愿再感叹劳苦的人生。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双溪馆风光和当地风情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对昌化县双溪馆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首联“奔流槛外薄溪鸣,曾入坡仙拄杖声。”描绘了双溪馆外的溪水奔流不息,发出清晰的响声,仿佛有仙人用它来支撑拐杖。这里的“坡仙”指的是苏轼,诗人通过想象将溪水的声音与苏东坡的形象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苏东坡的敬仰之情。

颔联“天目远连山势曲,路头争说县官清。”则进一步描绘出了双溪馆周围的山水景色。天目山绵延起伏,山势曲折,而县道则直通山下,人们都在争说县官的清廉正直。这里的“县官”指的是诗人本人,诗人在这里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颈联“林重鸟爱冲烟没,桥毁人看涉水行。”则描述了双溪馆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树林中鸟儿喜欢冲向烟雾消失的地方,而人们则在桥毁后只能涉水而行。这里的“冲烟没”形象地描绘了鸟儿在烟雾中的轻盈姿态,而“涉水行”则展示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之举。

尾联“忙里能偷此闲乐,抗尘宁复叹劳生。”则是诗人对自己的生活态度的总结。尽管生活忙碌,但诗人依然能够找到片刻的闲暇之乐,并且宁愿忍受灰尘也不愿再感叹劳苦的人生。这里的“忙里”指的是诗人繁忙的生活,而“此闲乐”则是他找到的片刻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昌化县双溪馆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