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道由书传,秉畀火于秦。
汉兴反秦暴,见儒犹骂嗔。
董子惟有志,耿耿谁与陈。
使时三策行,焉老诸侯宾。

通过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可以将原文翻译为:

圣道通过书传,被秦朝焚烧。

汉朝兴起后,反秦暴政。看见儒生还骂他。

董仲舒只有志向,耿耿于怀谁去陈述。

如果能在此时实施三策,哪里会老死诸侯之宾。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是南宋文学家张镃的作品《杂兴三十九首其十七》,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儒生遭遇以及治国理念的感慨。诗中首先提到了“圣道由书传”,暗示了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影响,而“秉畀火于秦”则反映了秦朝对书籍的焚毁,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破坏。接下来的“汉兴反秦暴”,则描绘了汉朝成立后对秦朝暴政的反抗和推翻,显示了历史的轮回与变革。

诗人转向儒生的遭遇,“见儒犹骂嗔”,批评了一些儒生仍然坚持旧有观念并对此感到愤怒。这种批评体现了作者对于变革时代中某些守旧派的反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新思想的追求。

诗中的“董子惟有志,耿耿谁与陈”,则是对汉代著名的学者董仲舒的赞美,他的执着追求和坚定意志令人钦佩。然而,“耿耿谁与陈”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缺乏理解和支持的无奈。

“使时三策行,焉老诸侯宾”,提出了如果能够适时地实施三个策略,那么那些曾经的老诸侯们就能够得以尊重和安享晚年。这既是对现实政治状况的讽刺,也是对理想政治格局的向往。

《杂兴三十九首其十七》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时代变迁感的诗篇,通过对古代政治和社会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刻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