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酿搢绅,睟容无点尘。
望之鄙吝消,矧得累夕亲。
缅思阙里化,四教隆诸身。
济济三千徒,变蒙尽为仁。
贤圣虽不同,气类当等伦。
叔度亦我师,千载风如新。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社会教化的感慨。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杂兴三十九首(一)
  • 注释:杂兴,即随意创作的作品。三十九首,指的是诗歌的序号。
  • 译文:我随意创作了《杂兴三十九首》的序言。
  1. 道德酿搢绅(二)
  • 注释:道德,指道德品质。搢绅,古代官员戴的冠冕,这里借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 译文:道德修养造就了那些官宦人家中的有道德的人。
  1. 睟容无点尘(三)
  • 注释:睟容,指庄重、端庄的面容。无点尘,意为没有一点污点。
  • 译文:庄重、端庄的面容没有一点污点。
  1. 望之鄙吝消(四)
  • 注释:望之,意思是远观。鄙吝,指卑劣、吝啬。
  • 译文:远远看去那些卑劣、吝啬的人就被消除了。
  1. 矧得累夕亲(五)
  • 注释:矧,连词,表示更加。累夕,长时间地相处。
  • 译文:更不用说能长时间地和这些人一起相处了。
  1. 缅思阙里化(六)
  • 注释:阙里,孔子的故乡曲阜。化,教化,这里指教育。
  • 译文:我深深思念孔子故乡的教育。
  1. 四教隆诸身(七)
  • 注释:四教,指儒家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隆,尊崇。
  • 译文:我尊崇四书中的道德修养。
  1. 济济三千徒(八)
  • 注释:济济,形容众多。三千徒,指三千名学生。
  • 译文:众多的学生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1. 变蒙尽为仁(九)
  • 注释:变,改变。蒙,无知的样子。尽,全部。仁,仁德。
  • 译文:所有无知的人都变成了有仁德的人。
  1. 贤圣虽不同(十)
  • 注释:贤圣,指圣人和贤人。虽,即使。不同,有所不同。
  • 译文:即使圣人和贤人之间也有所不同。
  1. 气类当等伦(十一)
  • 注释:气类,气质、性格。等伦,同类。
  • 译文:气质、性格相同的人应当是同类人。
  1. 叔度亦我师(十二)
  • 注释:叔度,指东汉时的名士王叔度。亦,也是。我师,我的老师。
  • 译文:王叔度(王充)也是我的老师。
  1. 千载风如新(十三)
  • 注释:千载,一千年。风,比喻名声或风采。如新,像新的一样。
  • 译文:一千年之后,他的名字仍然像新的一样令人敬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