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乌翅焦云崔嵬,避热马转南山隈。
边湖兴熟厌频往,幽讨林落穿莓苔。
涧声引步陟层岭,亭矗路侧双扉开。
泓泉湛碧透坤轴,合有龙卧专风雷。
抚栏立瞰眩奇閟,漱挹未敢持深杯。
瘦筇趋寺更幽寂,苴补不到櫩楹摧。
老僧肃揖选凉坐,借床过夜容裴回。
神灵变异亦喜客,跂脉现状潜鳞鳃。
从容瞻敬忽无睹,应悯堕世馀氛埃。
堂中遗像成三老,英爽长在游天垓。
认题扫壁说前辈,今昔玩视俱悠哉。
出门因爱月正午,桂子秋到须重来。

【注释】

阳乌:指太阳。翼焦:云朵像被烧焦了一样。崔嵬:高大的样子。

避热马转南山隈:避开炎热,让马儿转到山的背阴处去。

边湖:指西湖的边远地方。兴熟:兴趣浓厚。厌频往:厌倦多次前往。

幽讨林落穿莓苔:在幽深的树林中穿行,踏过莓苔覆盖的小道。

涧声:涧谷里的水声。引步:引领着脚步。陟层岭:登上层层叠叠的山峰。

亭矗:亭台楼阁高耸入云,矗立不动。路侧:道路旁。双扉开:两扇门敞开。

泓泉:清澄的水泉。湛碧:清澈碧绿。透坤轴:渗透地心。

合有龙卧专风雷:应该有一条神龙栖息在这风雷之中。

抚栏立瞰眩奇閟:手扶栏杆,站在高处向下观看,眼前的景象令人眩晕。

漱挹:漱口,斟酒。未敢持深杯:不敢端起酒杯饮酒。

瘦筇:细长的竹竿。趋寺更幽寂:向寺院走去更为寂静幽静。

苴补:补缀。櫩楹:栋梁。摧:毁坏。

肃揖:恭敬地作揖。选凉坐:选择凉爽的地方坐下休息。

裴回:徘徊不前的样子。神灵变异亦喜客:神灵也有喜迎客人的心意。

跂脉:形容老态龙钟的样子。现状潜鳞鳃:现在的状态就像潜藏的鱼腮一样。

从容瞻敬忽无睹:从容不迫地看着祭拜,突然之间却看不到了。

应悯堕世馀氛埃:大概可怜世上的人们还有残留的尘土。

堂中遗像成三老,英爽长在游天垓:堂中的画像是三位古人,他们的英气和爽朗之气永远留在天上。

认题扫壁说前辈,今昔玩视俱悠哉:辨认题目扫看壁上的文字,讲述前辈的故事,如今过去和现在都让人感到悠然自得。

出门因爱月正午,桂子秋到须重来:因为喜爱这中午时分的月光,所以喜欢秋天到来时满园的桂花。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共二十八字,分三层意思写景抒情。首二句描写诗人夜宿龙井广福寺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他远离尘嚣、追求自然的心境。后四句则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对世事沧桑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争的鄙夷。全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首联“阳乌翅焦云崔嵬”,以太阳比喻人世,形象写出了诗人身处官场的疲惫与无奈;“避热马转南山隈”,用马逃避烈日炙烤的场景,写出了诗人渴望清凉、远离纷扰的心情;“边湖兴熟厌频往”,以湖边为背景,写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名利场的厌倦;“幽讨林落穿莓苔”,进一步描绘出诗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心态。

颔联“涧声引步陟层岭,亭矗路侧双扉开”两句,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亲近之情;“泓泉湛碧透坤轴”,以泉水之清澈象征人心之清明,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然、远离纷扰的人生理念;“合有龙卧专风雷”一句,则通过神话传说的形式,将诗人追求的自然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颈联“抚栏立瞰眩奇閟,漱挹未敢持深杯”,以诗人的视角,展现了山水之美给人带来的震撼和感动;“瘦筇趋寺更幽寂”,则通过描写诗人向寺院走去的情景,进一步衬托出诗人追求自然、远离纷扰的心态;“丛林櫩楹摧,老僧肃揖选凉坐”,则是通过描写僧人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远离纷扰的人生理念。

尾联“神灵变异亦喜客,跂脉现状潜鳞鳃”,以神灵的变化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从容瞻敬忽无睹,应悯堕世馀氛埃”,则以从容不迫的态度面对生死,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超脱和淡然。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和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远离纷扰的人生理念和对世间纷扰的淡然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