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齐鲁之奇才,三十病废吁命哉。
来游京国动悽怅,东归泰山卧崔嵬。
支离攘臂福所倚,功名累身古共哀。
但恐人求骏马骨,未免却上黄金台。

【注释】

李芝:即李白。东归:指李芝从京国返回山东家中。齐鲁:泛指山东一带。奇才:杰出的才能。三十病废:“三十”句,意谓李芝年已三十而遭大难,不能为官。吁命哉:长叹之声。“吁”字是叹息词。来游:指李芝入京时。京国:这里指长安。动悽怅:感到凄然悲伤。“动”字有触动、感染之意。东归:指李芝离开长安回山东。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县南,古称东岳。崔嵬:高峻的样子。支离攘臂:形容狼狈不堪。福所倚:指靠运气得到提拔。功名累身:指因功名而身心疲惫。“累”字有劳累的意思。古共哀:古人对此都感到悲哀。但恐人求骏马骨:怕别人要求骏马的骨头。“求”字有索取之意。却上黄金台:比喻辞官隐逸。“却”字有推辞、拒绝之意。

【赏析】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至天宝四载(745)之间,诗人由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迁任太子宾客分司时所作。诗中对李芝遭贬后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同情;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勉励之情,希望他不要像自己一样,因功名而身心疲惫,而要像那些古代名士一样,以清高的态度去面对世俗,远离尘嚣。全诗情感真挚而沉痛。

首联点明题旨,用“奇才”二字概括李芝的才华和遭遇。颔联承接“三十病废”,写李芝被贬后的心情和行动。颈联进一步写李芝的处境,表现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尾联写诗人对李芝的安慰和鼓励,希望他能远离尘嚣,以清高的态度面对世俗。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