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牒熟当披旧迹,灞桥今忽过征鞍。
前朝宫展烟芜远,四望河山古木寒。
自古功名应邂逅,大家岐路妄汍澜。
兴亡甚费生灵血,只得高人梦幻看。
【注释】
①灞桥:在长安东,是送别之地。汉牒:指汉代的竹简文书,此处用以借代汉时的旧迹。②征鞍:指征战用的马鞍。③四望河山:远望山河。④大家:大官、显贵之人。⑤兴亡:国家兴盛或衰亡。⑥高人:指隐士或超脱尘世的人。梦幻看:把世事看成一场梦。
【译文】
我早已熟悉了汉代旧日的文牒,今日却在灞桥上突然跨过了战马,去往长安道上。
前朝宫阙如今已经烟云笼罩、荒草丛生,远处望去,四野河山中古木萧瑟,一片寒凉。
自古英雄豪杰的事业往往都偶然成功,那些权贵们却纷纷争权夺利,枉自劳心费神。
国家的兴盛和灭亡都耗费百姓的血汗,我们这些隐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无法改变。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诗人当时任左拾遗。作者从灞桥经过,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怀古咏史之作。
诗的前两联,先写自己“熟当披旧迹”。诗人由灞桥经过,触景生情,感慨万分。“今忽过征鞍”,感叹自己竟然也卷入了战争之中,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不满与无奈。后两句则以“前朝”作比,写出了作者对自己前途命运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
三、四句紧承上文,写眼前所见。“前朝宫展烟芜远”,“展”即展开。“烟芜”即烟蔓草。言昔日宫殿已为蔓草所覆盖,显得遥远而模糊,令人遥想不已。“四望河山古木寒”二句写眼前之景。“四望”即远望。“河山”泛指南北一带山河。“古木”,指参天大树。此言诗人放眼四顾,只见河山苍茫,古木参天,满目凄凉,令人顿生寒意。这里,诗人运用了“烟芜”、“古木”等字眼,烘托出了一种荒凉、冷落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不满以及内心的悲凉。
五、六句直抒胸臆。“古今成败论英雄”,是千古流传的名言。诗人在此借用这一名句,表明自己对历史兴亡的看法:自古以来的英雄豪杰事业,往往是偶然成功的;那些权贵之徒则纷纷争权夺利,枉费心机。此二句,既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愤慨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功业成毁的淡然态度。
最后两句“兴亡甚费生灵血,只得高人梦幻看”,更是直接点出了全诗的中心思想。“兴亡”即国家或社会的发展变迁。“生灵血”比喻百姓的血汗,“高人”即隐士。此二句说:国家的兴盛和衰亡都要消耗大量百姓的血汗,而作为隐者,我们却无能为力,只能在一旁冷眼旁观,对此感到惋惜而已。
这首诗通过诗人在灞桥上的感怀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