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市金悬鲁史修,措辞当日两难求。
书传果在西迁后,锥口诸儒未必休。

【注释】

吕不韦:春秋时期卫国商人,战国初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曾为秦国丞相。秦市金悬鲁史修:指吕不韦在鲁国时主持编撰《战国策》。措辞当日两难求:指当时各国君王面对吕不韦提出的合纵连横的策略时,很难作出决定。书传果在西迁后:指后来《尚书》等经典书籍由魏国迁移到秦国。锥口诸儒:指当时的学者们。休:停止,罢休。

【赏析】

这首诗是吕不韦为鲁国国君出使秦国前写的一篇辞行文,其大意是向鲁国君说明自己为何要出使秦国的理由以及秦国的形势和自己的打算。吕不韦在鲁国任国相期间,主张“以强并弱”的联合抗秦的政策,即“连横”。但当他看到秦昭王欲吞灭六国统一中国时,又提出“合纵”的建议,即“连横”。“连横”与“合纵”两种政治策略在当时都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被采纳,将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吕不韦写这封信的时候,他的处境是非常困难的。

诗中“秦市金悬鲁史修”一句,指的是吕不韦在鲁国时,因为受到秦国重金贿赂,所以对秦国怀恨在心,想要背叛秦国,但是他又担心被秦昭王杀掉。“措辞当日两难求”一句则是指吕不韦当时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要么拒绝秦昭王的要求,冒着被杀害的危险去投奔魏国;要么答应秦昭王的要求,去秦国任职。

诗的最后两句“书传果在西迁后,锥口诸儒未必休”,则是说虽然《尚书》(古代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文献)等经典书籍已经被从魏国迁徙到秦国,但是这些典籍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而那些坚持自己观点的学者们,他们的思想也不会因此就停息下来。这两句诗表达了吕不韦对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于坚持真理、追求进步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