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湘庭下千竿竹,百尺斑斓耸苍玉。
通轩轩外万顷陂,陂接南山天与齐。
唐基一坏半禾黍,举目气象增愁思。
我来正当摇落时,尘埃七日无人知。
东平叔子信予友,问学不厌坚相随。
叔子莫痛凤沼湮,又莫悲愁花萼堕。
所忧圣道久榛塞,富贵浮云空点涴。
明发予西叔且东,高谈更为通宵坐。
宿兴庆池通轩示同志
清湘庭下千竿竹,百尺斑斓耸苍玉。
通轩轩外万顷陂,陂接南山天与齐。
唐基一坏半禾黍,举目气象增愁思。
我来正当摇落时,尘埃七日无人知。
东平叔子信予友,问学不厌坚相随。
叔子莫痛凤沼湮,又莫悲愁花萼堕。
所忧圣道久榛塞,富贵浮云空点涴。
明发予西叔且东,高谈更为通宵坐。
注释:
- 清湘:指汉水,即今汉江,在湖北武汉市附近。
- 斑斓:五彩缤纷的样子。
- 通轩:指诗人的住所。
- 陂(pō):池塘,水池。
- 唐基:指唐朝的宫殿基址。
- 禾黍(shǔ):泛指庄稼。
- 叔子:指杜甫,因为杜甫排行第二,所以称为“伯”字辈,这里指杜少陵。
- 凤沼(zhàn):比喻朝廷中位高职重的官员。
- 花萼(è):指花的萼片,也用来比喻人才的才能。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秋天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当时作者被贬为太子中允后,来到长安附近的兴庆池,并在那里修建了一座书房——通轩。在书房里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畅谈,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清湘庭下千竿竹,百尺斑斓耸苍玉。”意思是在庭院下的清湘河畔,有一千根竹子,它们高大挺拔,像苍玉一样巍然矗立。这里的“清湘”指的是汉水,而“竹”是指竹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竹林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颔联“通轩轩外万顷陂,陂接南山天与齐。”的意思是书房外的池塘宽广无际,与南山相接,仿佛天空一般广阔。这里的“通轩”指的是书房,而“陂”是指池塘。这两句诗通过对池塘与南山的描绘,展现了书房周围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颈联“唐基一坏半禾黍,举目气象增愁思。”意思是唐朝的宫殿基座已经残破不全,只剩下一半的庄稼,整个景象让人感到忧愁和思念。这里的“唐基”指的是唐朝的宫殿基座,而“禾黍”是指庄稼。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荒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尾联“我来正当摇落时,尘埃七日无人知。”意思是我来到这里正值深秋时节,尘埃满地没有人知晓。这里的“摇落”指的是秋天,而“尘埃”是指尘土。这两句诗通过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无助,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思念之情。
末联“东平叔子信予友,问学不厌坚相随。”意思是东平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他始终坚定地支持我学习。这里的“东平叔子”指的是杜甫。这两句诗通过赞扬友人的忠诚和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尾联“叔子莫痛凤沼湮,又莫悲愁花萼堕。”意思是不要再为凤凰池的沉沦而伤心,也不要为花萼坠落而悲伤。这里的“凤沼”指的是朝廷中的官位或官职,而“花萼”是指花朵的萼片。这两句诗通过鼓励友人不要过于忧伤,展现了诗人对朋友们的宽慰和支持。
尾联“所忧圣道久榛塞,富贵浮云空点涴。”意思是最令人忧虑的是圣人之道长期被荒草覆盖,那些富贵名利犹如浮云一样,只是白白玷污了人生。这里的“圣道”指的是道德和理想,而“榛塞”是指荒草丛生。这两句诗通过表达自己的忧虑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尾联“明发予西叔且东,高谈更为通宵坐。”意思是明天我要去西方,你也要前往东方。我们一起高谈阔论整夜畅谈。这里的“明发”指的是明天早晨,而“西叔”是指杜甫(杜甫号少陵)。这两句诗通过表达与友人相聚共度时光的愿望和计划,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共同探讨问题的兴趣。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