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论雪窦与云峰,且看天台剑戟丛。
万水千山来阁上,一花六叶现池中。
谁将色界填空界,不离香风席祖风。
有底妙莲谈不尽,却成赋笔与兴翁。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妙莲阁” - 描述一座位于天台山中名为“妙莲”的阁楼。
  2. “休论雪窦与云峰” - 表示不讨论雪窦寺和云峰寺,强调主要关注的是天台山本身的自然美景。
  3. “且看天台剑戟丛” - 天台山以其独特的地形而著名,这里提到“剑戟丛”,可能指的是山区中的剑树或者戟形的植物,形容其密集且壮观。
  4. “万水千山来阁上” - 表达了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景象,强调了天台山的辽阔和美丽。
  5. “一花六叶现池中” - 指在池塘中可以观赏到的一朵莲花,周围还有六片荷叶,形容水中莲花的繁盛。
  6. “谁将色界填空界” - 这里的“色界”指的是佛教中的概念,即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诗人在此处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思想。
  7. “不离香风席祖风” - 香风可能指的是清新的空气,而“席祖风”则是一种比喻,表示这种氛围或意境让人感到舒适和宁静。
  8. “有底妙莲谈不尽,却成赋笔与兴翁” - 虽然无法详细描绘出所有美丽的景色,但诗歌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赞美和记录。

译文:

休言雪窦与云峰,只赏天台之剑戟如林。
无数水道汇于此阁之上,一花独放六叶伴池心。
谁能将色界的空寂填平此界?
不离香风,仿佛古人之风韵犹存。
虽不能尽述妙莲之美,仍以笔墨歌颂兴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天台山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点明了主题,即不拘泥于传统寺庙的描述,而是聚焦于自然的壮丽。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描绘了天台山的自然景观,从剑戟丛到池塘中的莲花,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最后两句则是对诗歌创作过程的颂扬,表达了尽管美景难于完全描述,但通过诗歌创作,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美的魅力并为之赞叹。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示了天台山的自然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艺术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审美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