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传半隐在龙门,天启松斋遇远孙。
水石蔽亏包废寺,版图磨灭指邻村。
如将绿野还裴度,不见潜溪付李藩。
壁土未干三易主,洛阳城里有名园。

《王氏松斋诗》是宋代诗人张舜民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赏析:

  1. 诗词原文
    人传半隐在龙门,天启松斋遇远孙。
    水石蔽亏包废寺,版图磨灭指邻村。
    如将绿野还裴度,不见潜溪付李藩。
    壁土未干三易主,洛阳城里有名园。

  2. 逐句释义

  • “人传半隐在龙门”:传说有人隐居在龙门山,但并未完全证实其真实性。
  • “天启松斋遇远孙”:天启年间,松斋遇到一位远来的孙辈。
  • “水石蔽亏包废寺”:水流和石头掩盖了一座废弃的寺庙。
  • “版图磨灭指邻村”:国家的版图已经模糊不清,周围的村庄也变得难以辨认。
  • “如将绿野还裴度”:如果能够恢复绿野,就像把裴度的田园归还给他一样。
  • “不见潜溪付李藩”:我无法看到像李藩一样的隐居之地。
  • “壁土未干三易主”:墙壁上的泥土还没有干透,已经有三次主人更迭。
  • “洛阳城里有名园”:洛阳城里有一座著名的园林。
  1. 译文
    据说有人在龙门山上隐居,但在现实中并未找到确凿的证据。在某个天启年间,松斋遇到了一位远来的孙子。由于水流和石头的遮挡,一座废弃的寺庙被隐藏了起来。国家的版图已经变得模糊,周围的村庄也无法辨认。如果能恢复绿色的田野,就像把裴度的田园归还给他一样。我无法看到像李藩一样的隐居之地。墙壁上的泥土还没有干透,已经有三次主人更迭。洛阳城里有一座著名的园林。

  2.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深深怀念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的历史背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传达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此外,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值得品味,如“人传半隐在龙门”,既暗示了作者的隐居身份,又引发了读者对隐居生活的好奇与向往。而“版图磨灭指邻村”则形象地描绘了国家领土的模糊不清,使人感到历史的沧桑和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诗歌风格和特点的重要窗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