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因人得姓,人去佛来居。
邻有天章墓,碑无玉局书。
幽蹊通古郭,荒涧入春畬。
客子吟须冷,高峰夕照馀。
何山
山因人得姓,人去佛来居。
邻有天章墓,碑无玉局书。
幽蹊通古郭,荒涧入春畬。
客子吟须冷,高峰夕照馀。
注释:
何山:即南岳衡山。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此隐居而得名。
山因人得姓,人去佛来居:山因为人类居住而有了名字,但当人们离去,佛教僧人到来后便继续居住在这里。
邻有天章墓,碑无玉局书:附近有一座名叫天章的坟墓,但那里的墓碑上没有“玉局”二字的书迹。
幽蹊通古郭,荒涧入春畬:(山脚下的小路上)通向古老的城郭,(山谷中的)荒芜的溪涧流入了春天的田畴。
客子吟须冷,高峰夕照馀:像我这样的游子边吟唱边感到寒冷,傍晚时分站在高峰上,看到夕阳余晖映照在山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南岳衡山时的所见所感之作。诗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山因人得姓,人去佛来居”表达了山因人类居住而有了名字,但当人们离去,佛教僧人到来后便继续居住在这里。这一表达寓意深远,既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和尊重,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颔联“邻有天章墓,碑无玉局书”描绘了附近有一个叫天章的坟墓,但那里的墓碑上没有“玉局”二字的书迹。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又反映了人们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
颈联“幽蹊通古郭,荒涧入春畬”描述了山脚下的小路上通向古老的城郭,山谷中的荒芜溪涧流入了春天的田畴。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
尾联“客子吟须冷,高峰夕照馀”表达了作为游子的我在吟唱时感到寒冷,傍晚时分站在高峰上,看到夕阳余晖映照在山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又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生的短暂与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