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龙水底未全枯,睡稳终惭点额鱼。
聊为苍生一伸肘,阴功何待玉函书。
次韵石倅喜江令祷雨有应三绝句
第一首:
蛰龙水底未全枯,睡稳终惭点额鱼。
注释: 蛰龙:冬眠的龙。点额鱼: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据说能点破额头上的鳞片,预示雨水到来。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诗人看到蛰伏在水底的龙还未完全枯萎,而那些沉睡中的鱼儿却显得如此安详,仿佛它们已经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雨水。这里的“蛰龙”和“点额鱼”都是富有意象的象征,寓意着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第二首:
聊为苍生一伸肘,阴功何待玉函书。
注释: 苍生:广大的百姓。玉函书:用玉制的盒子装的书,这里比喻贤能之人。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民众的关心和期待。他想象自己伸出援手来帮助苍生,希望他们的福祉得以延续。这里的“苍生”指的是广大的百姓,诗人通过这个词语传达出他对人民深深的关怀之情。
第三首:
蛰龙水底未全枯,睡稳终惭点额鱼。
聊为苍生一伸肘,阴功何待玉函书。
注释: 同前。
赏析: 这首诗与上一首风格相似,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民的期望。然而,这首诗更侧重于表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信念,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通过描绘蛰伏在水底的龙以及悠然自得的鱼儿,诗人传递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表达出他对人民生活的深深关切和对国家未来的积极期待。
第四首:
蛰龙水底未全枯,睡稳终惭点额鱼。
聊为苍生一伸肘,阴功何待玉函书。
注释: 同前。
赏析: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与前三首形成了呼应,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人民的关心和期待。这里的“聊为苍生一伸肘”意味着诗人愿意伸出援手来帮助百姓,而无需等待他人的认可和认可。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于责任和担当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