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汾川宝铎寒,谁来此地葬金棺。
育王得道行空际,尊者飞光出指端。
天上凝云常覆定,人间劫火漫烧残。
三千世界无留迹,聊向阎浮示涅槃。

净明塔

月满汾川宝铎寒,谁来此地葬金棺。

育王得道行空际,尊者飞光出指端。

天上凝云常覆定,人间劫火漫烧残。

三千世界无留迹,聊向阎浮示涅槃。

注释:净明塔是佛教建筑,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的晋祠内。这首诗描述了净明塔的景象和佛教教义,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和宇宙的看法。

月满汾川宝铎寒,谁来此地葬金棺。

注释:月满汾川,意味着月亮圆满如镜,映照了整个汾河之水。宝铎寒,指的是寺庙中发出的钟声,清脆而悠扬,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里的“金棺”,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舍利子,象征着佛陀的遗体或遗物。诗人在此处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死轮回、佛教教义的思考,认为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会消逝,就像金棺一样。

育王得道行空际,尊者飞光出指端。

注释:育王得道行空际,指的是佛教中的圣王(菩萨摩诃萨等),他们获得了佛法的智慧,能够行走于虚空之中。尊者飞光出指端,形容的是尊者(菩萨)的神通广大,他们的智慧如同光芒一般,能够穿透一切障碍。这里的“飞光”可能是指佛光,象征着佛教的慈悲与智慧。

天上凝云常覆定,人间劫火漫烧残。

注释:天上凝云常覆定,指的是佛教中的天人,他们在天上居住,受到佛法的庇护。人间劫火漫烧残,指的是人间的火灾,象征着世间的苦难和无常。这里的“劫火”可能是指佛教中的业力,即众生的业障所引发的痛苦。

三千世界无留迹,聊向阎浮示涅槃。

注释:三千世界无留迹,意味着在佛教中,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最终都会消失。这里用“无留迹”来形容世界的虚无和无常。聊向阎浮示涅槃,指的是在这个世界中,人们应该追求涅槃之道,即解脱生死轮回的状态。这里的“阎浮”可能指的是印度,因为在古代,许多佛教徒都到印度求法。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佛教建筑和佛教教义的诗。诗人通过对净明塔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死亡和宇宙的看法。他认为一切都会消逝,如同金棺一样。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信仰,认为修行者能够获得佛法的智慧,行走于虚空之中,并能够穿透障碍。此外,他还指出世间的苦难和无常,并强调要追求涅槃之道。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