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书屋年年在,一点禅灯夜夜明。
门外青苗浑不见,半山松竹自秋声。
【注释】
定林:寺院名。
书屋:指僧人读书之处。年年在:每年都在。
禅灯:佛寺中的灯火,借指僧房。
门外青苗浑不见:门前的庄稼已经看不到了。
半山松竹:指半山上松树和竹子。自秋声:自有秋天的声音。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一种远离尘嚣、宁静安详的生活。诗人通过描绘三间书屋年年存在,一盏佛灯夜夜明亮以及松竹自秋声等细节,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第一句“三间书屋年年在”,描述了一处宁静的读书环境,每年的书屋都存在,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问的追求。
第二句“一点禅灯夜夜明”,进一步描绘了读书时的静谧氛围。在夜晚,一盏明亮的佛灯照亮了整个书屋,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这也体现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崇敬。
第三句“门外青苗浑不见”,表达了对于外面世界的淡泊与超脱。在书屋之外,人们忙碌于世间的劳作,而这里却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只有读书人和佛灯相伴。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
第四句“半山松竹自秋声”,则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好。在半山腰,松树和竹子相互依傍,发出悠扬的秋风之声。这里的景色既宁静又美丽,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三间书屋、一点禅灯、门外青苗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宁静安详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佛教文化、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