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舆访萧寺,烟暝涨春空。
远树楼头绿,残霞山外红。
昏钟发林杪,人语殷桥东。
回首都无迹,人生真梦中。
过报恩寺
篮舆访萧寺,烟暝涨春空。
远树楼头绿,残霞山外红。
昏钟发林杪,人语殷桥东。
回首都无迹,人生真梦中。
注释:
- 篮舆:用篮子装着的车子,这里指诗人乘坐的车子。
- 萧寺:寺庙名,可能是在报恩寺。
- 烟暝:烟雾朦胧,天色已晚。
- 涨春空:春天的气息在雾气中弥漫。
- 远树:远处的树木。
- 楼头:指寺庙的高楼上。
- 绿:绿色,形容树木的颜色。
- 残霞:夕阳的余晖,形容傍晚的景色。
- 山外红:远处的山上有红色。
- 昏钟:傍晚时分的钟声,暗示时间已经不早。
- 林杪:林间的尖端,形容树木的顶部。
- 人语:人的声音,可能是游客的交谈声。
- 殷桥东:靠近桥梁的地方。
- 回首都无迹,人生真梦中:回头看去,一切仿佛都没有痕迹,人生就像一场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通过描写作者游览报恩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现实虚幻的认识。
首句“篮舆访萧寺”,描绘了诗人乘坐篮子车子去拜访寺庙的情景。这里的“篮舆”可能是指一种简易的交通工具,体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简朴。接着两句“烟暝涨春空”,则描绘了夜晚笼罩下的春天景象,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这种描绘方式使得整首诗的气氛显得更加幽静而深沉。
三、四两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了诗的内容。“远树楼头绿”与“残霞山外红”都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而“昏钟发林杪”,则是通过钟声的悠扬来衬托夜晚的氛围。“人语殷桥东”则是对人声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旅行中的热闹与活力。
最后一句“回首都无迹,人生真梦中”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全文的升华。诗人通过回顾自己的旅行经历,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虚幻的认识。这种认识既是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也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感悟。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景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