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门不肯出,既出不忍归。
借问胡为尔,江山栖落晖。
濯濯漱寒玉,青青入烟霏。
柳色明沙岸,花枝作四围。
玉塔天外小,渔舟云际微。
兴远俗情断,心闲人事稀。
我本江湖人,误落市朝机。
计拙物多忤,身臞道则肥。
所以此胜概,一见不我违。
吟馀尚多思,白鸟背人飞。
【诗句释义】:
二十六日,诗人再次从城门口走出。
闭门不出是不想出去,一旦出门又不忍离去。
问一问他为何如此?是因为江山的美景让他留连忘返。
濯濯地洗涤着寒玉,青青的枝条伸入烟雾之中。
柳色明丽的沙岸上,花枝环绕四周。
天外的小塔宛如玉塔一般,云里的渔船像尘埃一样小。
心旷神怡远离了世俗情感,心境宁静人事也少了。
我是江湖中的人,却被卷入了市朝的纷扰和机巧。
我的计划笨拙不合时宜,身材消瘦但追求的是道术。
所以我欣赏这样的风景,一看便觉得与众不同。
吟诗之余还有余思,白鸟背人飞去。
【译文】:
二十六日,诗人再次走出城门。他闭门不出是因为不想外出,而一旦离开又不忍心返回。他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因为江山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的身上散发着寒玉般的洁气,枝条绿意葱茏。在柳色的明丽沙滩上,花枝环绕着四周,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天外的一座小塔宛如玉塔一般,云里的渔船如同尘埃般微小。他的心境宁静,远离了世俗的情感,远离了人事的纷扰。他自称为江湖中人,却被卷入了市朝的纷扰和机巧。他的计划笨拙不合时宜,但他追求的是道术。所以他欣赏这样的风景,一看就认为与众不同。他在吟咏之后还有余思,有一只白鸟背对着他飞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七绝诗。全诗以“出”字为线索,由写人到写景,再由写景到抒情,层层深入,意境优美。
首句“二十六日复出城”,点出了时间、地点和原因,交代了诗人出城的原因。次句“闭门不肯出”,则描绘了诗人闭门不出的情态。这两句诗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品味,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诗人闭门不出,并非真的不想外出,而是因为他心中有着太多的牵挂和忧虑。他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园,不愿离开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这种情感既深沉又复杂,既无奈又坚定。
第三句“既出不忍归”,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出城后的心情。他既已走出城门,却又不忍回到城中。这其中既有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有对城市的厌倦之意。这种情感既矛盾又纠结,既难以割舍又难以承受。
第四句“借问胡为尔,江山憩落晖”。这句诗采用了设问的方式,询问友人为何如此。诗人用“江山憩落晖”来形容友人的心境,暗示了友人的心境之美。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第五、六句“濯濯漱寒玉,青青入烟霏。”继续描绘了山水风光的美丽。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石比作美人的肌肤,将树木比作美人的发丝,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水之美。同时,“濯濯”和“青青”也分别形容了山石和树木的翠绿色彩,使整首诗的画面更加鲜明、生动。
第七、八句“柳色明沙岸,花枝作四围。”描绘了河岸边的景色。这两句诗通过“柳色明沙岸”、“花枝作四围”等词语描绘了河岸边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同时,诗人也在此处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九、十句“玉塔天外小,渔舟云际微。”继续描绘了山水风光。这两句诗通过对“玉塔”和“渔舟”的描绘,展现了山水之间的联系与和谐。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十一句“兴远俗情断,心闲人事稀”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之情。这里的“兴远”指的是志趣远大,“俗情断”表示摒弃世俗的烦恼和羁绊。通过这两处表述,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第十二句“我本江湖人,误落市朝机”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原本生活方式的怀念和留恋。他曾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江湖人,但在市朝中被各种琐事和诱惑所困扰,最终失去了自己的本性和本色。这句诗也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评。
最后两句“计拙物多忤,身臞道则肥。”则总结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反思和总结。他的计划不够周全,但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他的身材瘦弱,但却得到了道术的滋养。通过这两处表述,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