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在楼角,惊乌连夜啼。
门前蝉噪急,床下蛩亦悲。
岂不念节物,清霜殒华姿。
况我有鸰原,九年此生离。
时亦咏归去,缅焉久无期。
为善天所相,何以报吾施。
大明生于东,皎月生于西。
兹理傥不昧,胡为浪嗟咨。

【注释】

秋兴:秋天的感怀。

落月:月亮落下

惊乌:惊起的鸟。

啼;啼声。

门前:屋前,指近处。

噪急:声音很大。

床下:床下面。

蛩(qióng)亦悲:蟋蟀也鸣叫得悲切。

鸰原:同“鸰原”,指兄弟之邦,泛指故乡。

此生:这一辈子,这里指作者的一生。

咏归去:归去吧,意即回归故里。

缅焉:思念不已貌。

无期:没有希望了。

为善天所相,何以报吾施:《论语》上说,孔子说:“君子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有能则见,无能则隐。”(《论语·子罕》)意思是说,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当社会黑暗、邪恶横行时就应该隐居,以等待正义的实现;而当社会清明、善良盛行时,就应该出来做官,为民造福。所以孔子说:”我何曾有意要报答你们的恩惠呢?“这里说作者看到国家政治昏暗,民不聊生,就决定辞官归隐,以期望能为百姓造福。

大明生于东,皎月生于西:出自《诗经》。

兹理傥不昧,胡为浪嗟咨:如果道理不是糊涂不明,那为何还要自叹命运多舛。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忧思以及自己因不愿为恶人作官而欲退隐的情怀 。

第一联“月落楼角惊乌夜啼”,写景,写诗人所见的秋景。诗人登上高楼,目睹月落楼角,惊起的乌鸦在夜空中啼鸣。这一景象,既点明了时间是夜晚,又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惊乌连夜啼”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既写出了诗人所见之景,同时又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之所以登高远望,就是为了借物抒怀,他看到月落鸟啼,不禁想起自己的处境。诗人此时正身处朝廷之中,而内心却十分矛盾和痛苦。

第二联“门前蝉噪急,床下蛩(qióng)亦悲”,写诗人所闻的秋声。诗人听到屋前蝉儿在树上不停地鸣叫,听到床下的蟋蟀也在悲鸣。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凄凉气氛。“门前”、“床下”都是诗人所熟悉的场景,但在这秋风萧瑟的季节里,却听不到一丝生机与欢愉的声音。相反,只有“蝉噪”,“蛩悲”之声。

第三联“岂不念节物,清霜殒华姿”,诗人抒发了感慨之情。面对这萧瑟的环境,诗人不由得想起了节令的变化。这时正值深秋,霜降时节,万物皆被寒霜所侵袭,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想到自己已经年迈体衰,再也不能像往年一样享受丰收的喜悦了。

第四联“况我有鸰原,九年此生离”,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归隐的愿望。在诗的最后一句,诗人用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出自《诗经·小雅·小旻》。这首诗中写到“如彼日月,逝而不返。如彼江河,滚滚而去,不可复还。”这里的“彼日”“彼月”就是比喻那些美好的时光,“彼江”就是比喻那流逝的时光。在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自己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诗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经走到了尽头,无法再有所作为,因此他想回到家乡,过一种平静的生活。

第五联“时亦咏归去,缅焉久无期”,诗人继续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再次提到自己的归隐之心:“时亦咏归去”。这里的“咏”字,可以理解为吟诵的意思。诗人在思考着如何度过剩下的日子,同时也在思考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想到了归隐,想到了家乡的美好时光。然而,他也深知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无法再为国家效力。因此,他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希望能早日找到归宿。

第六联“为善天所相,何以报吾施”,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情。这里的“天”是指自然和社会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和人事。在这个句子中,诗人用了一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为善天所相”。这个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在执政期间,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他的去世后,鲁国人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追悼他的功绩。而在另一个典故中,孔子曾经说:“君子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有能则见,无能则隐。”意思是说,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当社会黑暗、邪恶横行时就应该隐居,以等待正义的实现;而当社会清明、善良盛行时,就应该出来做官,为民造福。因此孔子说:“我何曾有意要报答你们的恩惠呢?”

第七联“大明生于东,皎月生于西”,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大明生于东”。这里的“大明”可以理解为太阳或光明。诗人认为,光明总是从东方升起,照亮大地,驱散黑暗。而月亮则是从西方落下,虽然它的光芒并不那么强烈,但它依然能够为黑夜带来一丝光明。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坚持正义和真理。同时,他也提醒读者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第八联“兹理傥不昧,胡为浪嗟咨”,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兹理傥不昧”。这里的“兹理”可以理解为道理或真理。诗人认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应该坚持下去,不要轻易放弃。而对于那些只追求眼前利益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会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因此诗人告诫人们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本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他对国家现状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借助历史典故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