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入茅屋,杖策登平原。
落日衔西山,一川顿明鲜。
萧萧江上竹,溜溜岩下泉。
我生本闲放,胡为此拘拳。
身世两相违,于今六十年。
勇退未为怯,锐进岂其贤。
秋兴
秋季的凉意侵入茅屋,拄着拐杖登上平原。
落日衔西山,一片平原顿时变得鲜亮。
萧瑟江上竹林声声,清澈岩下泉水潺潺。
我生来本就闲放自如,为何还被拘泥所困?
人生与命运相违背,至今已经六十年。
有勇气退隐并非怯懦,进取精神并非贤明。
注释:
- 秋兴:秋天的感受与思考。2. 茅屋:简陋的房屋。3. 杖策:拿着手杖。4. 平原:广阔的原野。5. 一川顿明:一片水域顿时显得明亮。6. 萧萧:风吹竹林的声音。7. 溜溜:水流声。8. 我生本闲放:指作者生性散漫不羁。9. 胡为此拘拳:为何如此束缚自己?10. 两相违:相互违背。11. 勇退:勇敢地辞去官职。12. 锐进:积极进取。13. 未为怯:不是胆怯。14. 锐进岂其贤:积极进取并不是贤明之举。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现实的看法。诗中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由的渴望。
首句“秋意入茅屋”,描绘了秋天的气息渗透进屋内的情景,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杖策登平原”一句,展现了他漫步在原野上的悠闲生活。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却被“落日衔西山,一川顿明鲜”打破,夕阳西下,平原上的景色变得更加明亮。这里的“一川顿明鲜”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的景色,给人以视觉的冲击。
“萧萧江上竹,溜溜岩下泉”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秋风中的竹叶沙沙作响,流水潺潺的声音让人心旷神怡。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尽管诗人享受着这样的生活,但他却感到自己的人生与命运相违背。这种矛盾的情感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体现:“我生本闲放,胡为此拘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束缚自己的无奈。
最后几句,诗人对自己的处境进行了反思:“身世两相违,于今六十年。”他感叹自己的人生与命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他已经度过了六十个春秋。这种感慨和无奈的情感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命运和自由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动人,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