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名畀,以字行,一字祐之,别号北山,丹徒人。
累举不第,历鄱江书院山长,调吴江儒学教授,未赴。
江浙行省辟充掾史,美须髯,人呼为郭髯。
画学米南宫,师事高房山,得其笔法。
尝往来锡山,与倪高士元镇交最久。
元镇尝有诗题其画云:「郭髯余所爱,诗画总名家。
水际三叉路,毫端五色霞。
米颠船每泊,陶令酒能赊。
犹忆相过处,清吟夜煮茶。
」时至正癸卯十二月十日,写于笠泽蜗牛庐中,距天锡之殁已二十馀年矣。
生卒年:?-?
天锡名畀,以字行,一字祐之,别号北山,丹徒人。
累举不第,历鄱江书院山长,调吴江儒学教授,未赴。
江浙行省辟充掾史,美须髯,人呼为郭髯。
画学米南宫,师事高房山,得其笔法。
尝往来锡山,与倪高士元镇交最久。
元镇尝有诗题其画云:「郭髯余所爱,诗画总名家。
水际三叉路,毫端五色霞。
米颠船每泊,陶令酒能赊。
犹忆相过处,清吟夜煮茶。
」时至正癸卯十二月十日,写于笠泽蜗牛庐中,距天锡之殁已二十馀年矣。
生卒年:?-?
注释:世人只知道比肩于龙眠山,却不知道已经超越了曹魏和西晋。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龙眠”指代名山,意在赞美画中之山。前一句写诗人对画中山水的赞赏。后一句则暗含对画家的赞许。全诗句句紧扣题面,又处处点染出画中的龙眠山
郭天锡跋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唐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渤海郡欧阳询,字信本。他的《仲尼梦奠帖》,共七十八字,前后有二个小印,后有绍兴小印。书体为行书,笔势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咸以为楷范。《书法苑》云:信本行书,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裁萧水之柔懦,拉羲献之筋髓。比诸形势,出于自得。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客有收藏青玉荷盘,色泽奇古,檠杯做成莲蓬形,下屈为柄,上覆作盖,盖上雕刻着十九点青质而紫的图案,匠氏将之剜成莲房,几乎夺天巧。所以人元复初命不肖赋诗。 碧云亭亭水天永,翠盖翻风堕秋影。文姬团扇感初凉,露华乱落明珠冷。 紫茎绿叶歌秋兰,涉江折得烟蓬还。前缘已被专房误,守宫血点犹斑斑。 曲生邂逅夸奇特,倒卷沧溟供一吸。太华峰高归路遥,但觉满怀春拍拍。 俗眼傲睨琉璃钟,金罍未用争夸雄。呜呼
唐摹兰亭墨迹 这首诗的标题是“唐摹兰亭墨迹”,指的是唐代人模仿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作品。这首诗主要描述了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创作的那篇名作,以及后人对它的学习和模仿。 神龙天子文皇孙,宝章小玺馀半痕。 神龙天子指的是唐高宗李治,他是武则天的儿子,被尊称为文皇。文皇的孙子指的是他的儿子,即后来的唐高宗李旦。宝章小玺指的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的印章。馀半痕则是指印章上残留的痕迹。 鸾飞离离舞秦云
这首诗是王籍的作品《营丘山水图》(《营丘江景招隐图》)。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健枝无冗笔,树外来江山。 健枝(茂盛的树枝)无需繁复的描绘,大自然就是最好的画笔。 树外来江山(远山近水的自然风光)展现在眼前。 洲渚芦荻空,斜阳澹烟鬟。 洲渚和芦苇丛中,夕阳洒落,烟雾缭绕,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归鞍倦危桥,短篷止荒湾。 我骑着疲惫的马,停靠在荒野的河边。 业渔古云乐,宁论晋宋间。
【注释】 高尚书:指唐代名画家高闲,字处默。丘壑:山丘水沟。点墨悟三昧:意谓作画要得笔意之妙。沧洲:指荒凉的水边或沙洲,这里代指荒僻之地。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高闲秋山图所表现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借景抒发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联“远树含空烟,群峰缄积翠”。此联描写了一幅秋天的山景图。远处的树林被淡淡的烟雾笼罩着
诗句解释 1 “有客被方袍” - 这描述了一位身穿僧袍的人,即僧人,他受到了特别的款待。 2. “合爪前致辞” - 这里使用了古代的一种礼节,合手致敬并致辞,表明尊重和敬意。 3. “不独爱公画” - “公”指这位僧人,诗人不仅欣赏他的画作,还对他的诗作同样赞赏。 4. “仍复爱公诗” - 再次表达了对这位僧人的诗歌作品的喜爱。 5. “诗成纵意书” - 当这首诗完成时,诗人感到非常高兴
《明妃曲》 君不见王昭君,家住子规啼处村。生来近住离骚国,悲歌慷慨恶离群。 纫兰结茝佩蘅芷,芝泽頮面薇骨熏。瑶琴惯识《九歌》谱,怀感远道偏消魂。 注释: 君不见王昭君,家住子规啼处村:你没有看见过王昭君吗?她的家就在经常被子规鸟啼声惊醒的村落里。 生来近住离骚国,悲歌慷慨恶离群:从出生起就靠近了充满离愁别绪的国家,她悲壮地歌唱和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不愿与世隔绝的心情。 纫兰结茝佩蘅芷
轰雷欲破山,急雨撼坤轴。母兮抱儿归,掩耳趋茅屋。 【注释】 轰雷:形容雷声震天的巨响。坤轴:大地的中央轴。母亲抱着孩子回家,躲避着耳朵跑进自己的小屋。 【赏析】 这是一首写农家风雨的田园诗,描绘出农家人在暴雨中的惊恐与狼狈之状。诗的前半部分是一幅动态的画面,后半部分则是一个静态的画面。全诗语言朴实自然,不事藻饰,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幅农村暴风雨中的生活图景。 画师巧为此,村景了在目。一时似可惊
【注释】 方袍:僧衣。 水墨山:指以水墨画的山水,即中国古典山水画。 求肖似:追求像(真)一样。 爱幽闲:喜欢清幽闲适的生活。 密树难分辨:密树林子高高低低,看不清楚。 高云任往还:高高的云雾缭绕着山峰,可以任意往来。 绝世事:不同凡响的大事。 三间屋:简陋的小屋子。 【赏析】 这首诗为僧作山水二首之一,是作者自题于自己画的山水画上的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佛学的理解和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李爱山并非元代诗人,而是宋代的诗人。他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学家。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李爱山: 1. 生平简介 - 字号与籍贯:李爱山,字经卿,号清溪,出生于河南商丘,而后迁居至江苏常州。 - 职业经历:李爱山早年曾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官至太常寺卿,因其性格刚直,多次得罪上司而辞职。 2. 文学成就 - 作品特点:李爱山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其文学作品在宋代已有很高的评价
吉雅谟丁是元代诗人,字元德,汉名马元德,回回人。吉雅谟丁的生平经历颇为复杂,他是一位经历了政治风波、官场沉浮的元末明初诗人。以下是对吉雅谟丁的介绍: 1. 早年经历:吉雅谟丁于至正戊子登进士第,这意味着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成功获得了朝廷的认可。他的早期职业生涯始于江浙省,后因工作表现突出,累迁至江西省左右司都事和奉化州长。 2. 文学成就:尽管吉雅谟丁在官场上遭遇挫折
天锡名畀,以字行,一字祐之,别号北山,丹徒人。 累举不第,历鄱江书院山长,调吴江儒学教授,未赴。 江浙行省辟充掾史,美须髯,人呼为郭髯。 画学米南宫,师事高房山,得其笔法。 尝往来锡山,与倪高士元镇交最久。 元镇尝有诗题其画云:「郭髯余所爱,诗画总名家。 水际三叉路,毫端五色霞。 米颠船每泊,陶令酒能赊。 犹忆相过处,清吟夜煮茶。 」时至正癸卯十二月十日,写于笠泽蜗牛庐中,距天锡之殁已二十馀年矣
黄石翁是元代的诗人。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融合的时期,文化上也不例外,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和诗人,他们的作品至今仍为后人所称颂。黄石翁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内涵,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从黄石翁的生平来看,他是元代南康人,字可玉,号松瀑,又号狷叟。黄石翁自幼多病,父母强迫他学习道法。尽管身处异路,他却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