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云凝不飞,回风舞霏雪。
移多山凹平,渐释涧声咽。
饥乌噤无语,老树僵欲折。
薄暮渔舟归,行人稍稀绝。
诗翁酒力微,清兴渺天末。
夜深有奇事,玉楼耿寒月。

【注释】

寒云凝不飞:寒冷的云层凝结在一起,不肯散去。回风舞霏雪:回旋的寒风吹起漫天的雪花。移多山凹平:经过多次山坳,山谷变得平坦。渐释涧声咽:逐渐消散了山涧中的声音,声音变得低沉而压抑。饥乌噤无语:饥饿的乌鸦也沉默不语。老树僵欲折:枯树枝干扭曲,几乎要折断了。薄暮渔舟归,行人稍稀绝:黄昏时渔舟归来,行人也渐渐稀少。

诗翁酒力微:诗人因饮酒过度而体力虚弱。清兴渺天末:清雅的乐趣似乎延伸到天地的尽头。夜深有奇事,玉楼耿寒月:夜深时分发生了一件奇事,月光映照着高高的玉楼。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雪景的古诗,描绘了一幅寂静、幽美、宁静的山水画面。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首联“寒云凝不飞,回风舞霏雪”描述了寒冷的天气和飘落的雪花。这里的“寒云凝不飞”意味着天空中乌云密布,没有一丝风来驱散它们,使得整个天空看起来更加阴沉;“回风舞霏雪”则描绘了大风卷起纷飞的雪花,仿佛在翩翩起舞。这两个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冬日雪景图,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颔联“移多山凹平,渐释涧声咽”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色。这里通过“移多山凹平”表达了山势起伏,连绵不断的特点;“渐释涧声咽”则形象地描绘了随着山势的变化,溪流的声音也逐渐变得低沉而压抑。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还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和深邃感。

颈联“饥乌噤无语,老树僵欲折”则转向了动物的描写。这里的“饥乌噤无语”形象地描绘了鸟儿因为寒冷而变得呆滞,不再鸣叫的情景;“老树僵欲折”则生动地刻画了树木因为寒冷而变得弯曲、脆弱,甚至快要折断的样子。通过这些生动的动物形象,作者成功地传达出寒冷天气给自然界带来的影响。

尾联“薄暮渔舟归,行人稍稀绝”描绘了傍晚时分渔舟归航,行人稀少的场景。这里的“薄暮”指的是傍晚时分,光线柔和,天空呈现出一片暗淡的景象;“渔舟归”则表达了渔民开始收工回家的情景。而“行人稍稀绝”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到来,行人逐渐稀少直至消失的场景。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夜晚的到来和一天的结束。

诗尾“清兴渺天末”则表达了作者在欣赏完这美景后感到的一种清雅的乐趣,仿佛这种感觉已经扩展到了天地的边缘。这里的“清兴”指的是作者内心的愉悦和满足,而“渺天末”则强调了这种感觉的无限延伸,仿佛无边无际一般。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情感表达的深刻挖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静谧、美丽而又略带忧伤的山水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