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不作颖师已,千古风流随逝水。大音只在天壤间,云竹翁能发其秘。
明之为侯王,幽之为神鬼。悟翁一转指头禅,万事泯然心耳废。
涧泉淅沥走宫商,仙佩丁当分角徵。数声急羽来秋空,夜半西风掠蛩砌。
诸公不但知此音,真欲钩深得其艺。大篇小什分珠玑,往往不惜兼金馈。
吾闻南风之歌下舜廊,四海熙熙乐平治。愿翁持此天上头,一鼓解民愠,再鼓阜民财,勿作区区自丰计。
【注释】
赠云竹一老琴师歌:赠给云竹先生这位年老的琴师的歌
昌黎:唐代大诗人韩愈,字退之。
颖师:指唐代著名琴师司马承祯,曾隐居于中条山的箕山,故称“颍上”。
千古:很久很久以前。
大音:最美妙的音乐。天壤间:宇宙间。
云竹翁:指司马颖上。
明:指显贵者,侯王;幽:指隐逸者神鬼。
悟翁:指司马颖上。转指头禅:指禅宗的“棒喝”法门。
涧泉:山涧的水声。淅沥(shīlì):象声词,形容水流动的声音。走宫商:指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等音阶。宫商: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和商。
仙佩:神仙所佩戴的玉佩。丁当:玉佩相击的声音。
数声:多次。急羽:指快速弹奏的琴声。秋空:秋天的天空。
夜半:深夜。西风:秋天的寒风。
诸公:众人或各位文人。
钩深得其艺:深入地领会其中的技艺。
珠玑:美玉,这里借指文章的精华。
兼金:用金子作为礼物。馈:赠送。
舜廊:舜帝在位时的朝廷。
南风:指舜帝时代的《南风》乐曲,传说是舜帝用来安抚百姓的乐章。
四海:全天下。熙熙:和谐快乐的样子。
区区:琐碎细小的东西。自丰计:自己为自己谋取私利的计划。
【赏析】
这是一首赠琴诗,是作者对一位老琴师的赞美与祝福。韩愈一生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应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琴师来寄托他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愿望。《昌黎先生集注》中认为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
首句“昌黎不作颖师已”,表明了韩愈不赞同司马颖上的隐居生活态度。韩愈虽然反对司马颖上的隐逸思想,但并不否定他对音乐艺术的贡献,所以下一句就称赞司马颖上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能够创作出千古流传的音乐佳作,这“大音只在天壤间”,意思是说音乐的美妙之声,是天地万物共同发出的自然之声,它超越尘世,响彻宇宙。“大音”指的是高超绝妙的艺术境界,而“天壤间”则说明这种艺术境界是普遍存在的。韩愈在这里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高度赞扬,并寄寓了诗人对艺术创造的崇高理想:“云竹翁能发其秘。”
第三句是说司马颖上有非凡的悟性,他能够领悟到禅宗“棒喝”法门的真谛。司马颖上是一位禅宗大师,他能在关键时刻,突然把棒打过去,使对方顿悟。这一棒喝,往往能使人终身难忘,从而得到精神上的解脱。韩愈在这里用“一转指头禅”来形容司马颖上领悟禅宗“棒喝”法门的机缘,既生动形象,又富有哲理性。
第四句“大篇小什分珠玑”,是对司马颖上创作成就的高度赞赏。韩愈认为,司马颖上不仅能够创作出千古流传的巨著大曲,还能够创作出精工细致、珠光宝气的短曲小调,这些曲子都是他呕心沥血创作的结晶,值得人们珍视。“珠玑”一词,本意为珍贵的玉石,这里比喻文章的精粹之处。
第五、六两句“诸公不但知此音,真欲钩深得其艺”,是说除了那些懂得音乐的人之外,真正懂得音乐艺术的人还应该深入地去理解它的奥妙,并掌握它精湛的技巧。韩愈在这里强调了学习音乐艺术必须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不断深入地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才能获得真知灼见。
第七句“大篇小什分珠玑,往往不惜兼金馈”,是对司马颖上人格品质的高度赞誉。韩愈认为,司马颖上不仅在音乐方面造诣深厚,而且为人慷慨大方,乐于施惠。他经常拿出自己珍藏的金银财宝赠送给他人,以此来表达他的仁爱之心。“往往”二字写出了他赠金馈赠的频繁程度和慷慨豪爽的性格特征。
第八句“吾闻南风之歌下舜廊,四海熙熙乐平治”,是说我曾经听到过舜帝时代那美妙动听的《南风》乐曲,它在舜帝朝廷里回荡,使得天下太平,人们过着欢乐的生活。韩愈用这两句诗作为结语,既是对司马颖上音乐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高尚品德和仁爱之心的美好祝愿,希望司马颖上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他的伟大事业,为天下人带来幸福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