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新月上,林影散微茫。
庭草鸣虫近,风灯秋幌凉。
长年惟有病,晚岁苦多伤。
身世竟何就,吾将问蜀庄。

【注释】1.卷帘:把帘子卷起来。新月上,指新月出现。2.散微茫:飘散着微弱的光。3.庭草:庭院中的草。4.鸣虫:知了。5.秋幌(huǎng)凉:秋天的帐子。6.长年:常年。7.晚岁:晚年。8.身世:一生。9.竟:究竟。10.将:请,向。11.蜀庄:蜀地的村庄。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客居夔州时作。

诗的前半首写景,“卷帘”两句是写初夏之景,“林影”三句是写入夜之后的景象。后半首抒情,“长年”四句写自己年老体衰之苦,而结末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全诗以抒情为主,写景为辅,情与景相互映衬。

前两句写新月初升,林影稀疏,庭前草虫鸣叫,秋风拂过纱窗,透进一丝寒意。这是初夏夜晚的景色。此时诗人正在卷起窗帘欣赏这美景,他想到自己年事已高,不禁发出感慨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叹息。

第三句写庭中草木丛生,草虫鸣叫不停。第四句则是对这种环境的感受,秋风袭来,使人感到凉爽宜人。

第五六句写自己年岁已高,经常生病,晚年更是身体多病,因此感叹人生的艰难。第七八句写自己的身世和未来,表示自己希望像诸葛亮那样归隐山林,过一种清闲自在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同时在诗歌中运用了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林影散微茫”中的“微茫”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风灯秋幌凉”中的“凉”象征着人生的艰辛和困苦。这些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