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低欲尽,春浅色萧萧。
暝色催归牧,炊烟向晚樵。
疏星临水际,远火隔村桥。
黯黯柴门夜,栖鸦对寂寥。

【注释】

  1. 东鲁:指山东一带。父居:父亲住在东鲁,即家乡。二首:指《宿东鲁邸》之两首诗。
  2. 夕阳低欲尽:夕阳西下,将要落山了(低欲尽,即“低垂欲尽”)。
  3. 春浅色萧萧:春色浅淡,草木摇曳(色萧萧,即“颜色萧萧”,形容春末夏初的景色)。
  4. 暝色催归牧:黄昏时天色昏暗,催促放牧人回家(暝色,即“日暮天色”,也指天色昏暗)。
  5. 炊烟向晚樵:傍晚时分,柴草在风中燃烧,升起袅袅炊烟(向晚樵,即“傍晚采樵”。
  6. 疏星临水际:稀疏的星星映照在水面上(疏星,即“稀疏的星星”。
  7. 远火隔村桥:远处的灯火隔着村头的桥(远远的、隐约可见的灯火)。
  8. 黯黯柴门夜:夜晚,柴门显得暗淡无光(黯黯,即“黯淡”。
  9. 栖鸦对寂寥:乌鸦在寂静的村庄上空飞翔(栖鸦,就是栖息的乌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隐田园时写的一组描写乡村生活的诗作。其中,第一首写夕阳将落未落之时,诗人看到春天的农村景色已经十分萧索;第二首写天近黄昏的时候,诗人听到鸡鸣狗吠声,看到炊烟升起,知道农民们开始收工回家,而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和牛鸣声。这两句写出了农村傍晚时分的宁静和生活气息。第三、四、五、六句写诗人看到稀疏的星光映照着湖面,远处的灯火依稀可见,感到有些凄凉,因为此时已经是深夜,而自己的家却还亮着灯。最后一句写诗人看到几只乌鸦在村庄上空盘旋飞翔,感到非常寂寞。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出农村傍晚时分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