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依古木,鸡犬乱山深。
积雪暗犹壮,寒云晚易阴。
断荷攲冻水,孤月战风林。
稍稍栖乌定,饥啼何处禽。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来补充全诗意境。
“人家依古木,鸡犬乱山深”。这一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幽僻而寂静的田园风光图。从字面上看,“依古木”是说树木,其实不然,“依”有“傍着”、“靠近”等意思,“古木”即指参天古树,因此“人家依古木”应理解为“人家在参天大树旁”。这句描写了农家的居处,也写出了山居的幽僻。“鸡犬乱山深”一句,则进一步写山居之静。“鸡犬”代指人,所以“乱山深”是指鸡鸣犬吠的声音杂乱地飘荡在深深的山谷之中,渲染了一种幽静的气氛。
“积雪暗犹壮,寒云晚易阴。”这两句写天,描绘了一幅苍茫而幽静的冬日雪景图。第一句“积雪暗犹壮”,是说白雪虽然已经融化成水,但仍有一股壮气,暗喻农家人虽已回归故里,但依然保持着一种豪迈的气概。第二句“寒云晚易阴”,则是说傍晚时分,天空中那层厚厚的云彩渐渐变得阴沉起来,暗示着农家人的心中也不免生出一些忧郁之感。
“断荷欹冻水,孤月战风林”。这两句继续写天,描绘了一幅冷清而又凄美的画面。“断荷欹冻水”,是说残荷斜倚在结冰的水面之上。“孤月战风林”,是说一轮孤月在风中摇摇晃晃地穿行在树林中。这两句诗通过写残荷和孤月的形态,表达了农家人在寒冷的天气里,仍保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透露出他们心中的一丝寂寞感伤。
“稍稍栖乌定,饥啼何处禽”。最后两句写人,描绘了一幅农家主人在夜幕降临后,静静地等待归鸟归来的情景。“稍稍栖乌定”,是说渐渐地,栖息在树枝上的鸟儿也安静下来,准备过夜。“饥啼何处禽”,则是说那些饥饿难耐的鸟儿在四处哀鸣,寻找食物。这两句诗通过对鸟儿的描写,进一步衬托出农家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通过描绘农家人的生活场景和心理状态,表达了对农家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农村的宁静与美好。
【答案】
示例:
人家依古木,鸡犬乱山深。(描绘了一幅幽僻而寂静的田园风光图)
家家临大路,出入向谁言?(描绘了农家人的孤独与无奈)
人家临大道(家家临大道),鸡犬相闻(鸡犬相闻)。老妇当筵下,闲客四面来(描绘了农家生活的热闹与和谐)
野老念牧童,随意管弦发。(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村桥春水漫,野店夕阳多。(描绘了乡村景色的美丽动人)
处处闻啼鸟(处处闻啼鸟),时时闻鹧鸪。(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了江南农村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活情趣)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