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孤城迥,帘帷静夜长。
天高风送雁,月冷树浮霜。
晚菊差池绿,高桐次第黄。
晓来南国梦,不觉寄他乡。

山夜

更漏孤城迥,帘帷静夜长。

天高风送雁,月冷树浮霜。

晚菊差池绿,高桐次第黄。

晓来南国梦,不觉寄他乡。

注释:

  1. 更漏孤城迥:夜晚的更声和漏壶的声响在空旷的孤城中回响。
  2. 帘帷静夜长:窗帘帷幕轻轻摇曳,夜色漫漫,难以入眠。
  3. 天高风送雁:天空辽阔,风吹过,似乎有大雁被送走。
  4. 月冷树浮霜:月光如水,树影在霜雪中显得朦胧。
  5. 晚菊差池绿:傍晚时分,菊花盛开,绿叶参差不齐地点缀其间。
  6. 高桐次第黄:高大的梧桐树叶渐次变黄,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秋天做准备。
  7. 晓来南国梦:清晨醒来时,心中充满了向南国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夜景画卷。首句“更漏孤城迥”以深夜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接着,“帘帷静夜长”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漫长,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静谧之地。

第三句中的“天高风送雁”,通过风的力量,将远处的大雁送向远方。这一自然现象引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而“月冷树浮霜”则进一步衬托出夜晚的寒冷与清寂。这里的“月冷”不仅指月亮的光芒,还隐喻着诗人心中的凄凉与孤独。

“晚菊差池绿”与“高桐次第黄”两句分别描写了晚秋时节的自然景色与植物变化。晚菊的绿色与桐叶的黄色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而梧桐树叶次第变黄的过程,也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最后一句“晓来南国梦”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在清晨醒来时,心中充满了对南方的思念。这种思念不仅仅是对家乡的回忆,更是一种对远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诗中的意象选择与画面布局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