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冢木已萧萧,犹有门人守一瓢。
文彩自应传壶奥,典刑犹可想风标。
纷纷但见侏儒饱,寂寂谁歌隐士招。
十载敝冠弹未得,簪缨知复为谁彯。
陈履常惠诗有曾门一老之句不肖二十五岁谒见南丰舍人于山阳始一书而褒与过宜阳有同途至亳之约耒以病不能如期后八年始遇公于京师南丰门人惟君一人而已感旧慨叹因成鄙句愿勿他示
注释:这首诗是陈履常在二十七岁时写给陈宗善的。当时,陈履常正在山阳县拜访陈宗善,两人初次相见就相互赞扬。之后,陈履常又到宜阳与陈宗善相会,并约定一同前往亳州,但陈履常因病未能如期赴约。八个月后,陈履常终于在京城见到了陈宗善,感慨万分写下此诗表达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南丰冢木已萧萧,犹有门人守一瓢。
注释:诗人站在坟茔前,看到南丰(作者的字)的坟墓已经衰败,心中不禁感叹不已。但幸好还有门人(即弟子)在那里守护着他们的老师留下的酒瓢。
文彩自应传壶奥,典刑犹可想风标。
注释:诗人认为,虽然自己的文章才华已经衰退,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创作出佳作,但他的学问和品行却依然值得后人学习。他的德行风范和高洁的品质仍然能够让人感受到他当年的影子。
纷纷但见侏儒饱,寂寂谁歌隐士招。
注释:诗人感叹现在的社会风气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而是纷纷追求物质享受。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那些隐居山林的人也难以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十载敝冠弹未得,簪缨知复为谁彯。
注释:诗人回忆起自己在二十岁时曾经向朝廷推荐人才,希望能够为国家选拔更多的贤才。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推荐并没有成功。如今他已经年近四十了,头发也已经花白了,但仍未能找到一个可以施展抱负的机会。这种孤独和无奈让诗人深感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