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三月鹎鵊鸣,游絮萦空尘不惊。
茸茸草色铺风软,点点杨花著水轻。
何处浮云度天末,不妨微雨破春晴。
江南有客增归思,怅望汀洲蘋芷生。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主题、手法等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全诗,把握诗歌主旨,理解诗句内涵,体会情感态度。注意要结合题目要求作答。“洛川三月鹎鵊鸣”,意思是洛川的三月春光中,黄莺在树梢欢快地叫着。“游絮萦空尘不惊”,意思是飘飞不定的柳絮随风飘荡,却丝毫未被空中的微尘所惊动。这两句写春景,渲染了春天的景色和气息;“茸茸草色铺风软,点点杨花著水轻”,意思是茂密的草地铺天盖地,柔嫩的草色柔软如风,点点的杨花轻飘似雨。“何处浮云度天末,不妨微雨破春晴”,意思是何处有飘浮的白云掠过天边,不必担心微雨打破春日晴朗的好天气。这两句写春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江南有客增归思,怅望汀洲蘋芷生。”意思是江南有一个旅人更加思念家乡,惆怅地望着那汀洲苹芷。这两句写旅人思乡之情。
【答案】
译文:
洛川的三月春光里,黄莺在树梢欢快地叫着。飘飞不定的柳絮随风飘荡,却丝毫未被空中的微尘所惊动。茂密的草地铺天盖地,柔嫩的草色柔软如风,点点的杨花轻飘似雨。何处有飘浮的白云掠过天边,不必担心微雨打破春日晴朗的好天气。江南有一个旅人更加思念家乡,惆怅地望着那汀洲苹芷。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全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写的是洛川的三月春景。首联写春景,渲染了春天的景色和气息;颔联写春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颈联写春景,写出诗人的所见;末句写春景,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何处浮云度天末,不妨微雨破春晴。”这句写春景,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浮云”二字,既点明了时节(暮春),又暗示了天气之晴好。“微雨”二字,表明春雨细而润物,与“霏微”(见《诗经•小雅•采薇》)词意相同而更美。
“江南有客增归思,怅望汀洲蘋芷生。”“江南”二字点明地点,“有客”二字点明人物。“增”,指增加,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因思念家乡而心情烦闷。“归思”,即怀念故乡的心情。“怅望”,即失意失望的样子。“汀洲”,水边平地。“蘋(pín)芷”,“蘋”为一种香草,古人常用以比喻芳草,也用来比喻佳人。
这首七言律诗写得清新淡雅,自然朴素,语言浅显易懂,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