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淮海飘萍客,今日亭边再舣舟。
人似垂杨随日老,事如流水几时休。
闲于万事常难得,仕以为生最拙谋。
此世定知犹几至,遑遑奔走欲何求。

诗句释义

  1. 三年淮海飘萍客,今日亭边再舣舟。
  • “淮海”指的是今天的江苏北部地区,因为古代以淮河为中心划分了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飘萍客”形容自己像无根的浮萍一样漂泊不定,没有固定的居所或者目标。”亭边”可能指的是某座亭子的旁边,”舣舟”即停船的意思,诗人可能在这里暂作停留。
  1. 人似垂杨随日老,事如流水几时休?
  • “垂杨”是杨柳的一种,常绿植物,这里用来比喻人的衰老。”随日老”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容颜也会逐渐衰老,无法避免。”事如流水”比喻事情像水流一样不断向前,无法停止或回头。”几时休”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1. 闲于万事常难得,仕以为生最拙谋。
  • “闲于万事”表示忙于各种事务,无暇顾及其他。”常难得”意味着这些事务很难得到满足或者实现。”仕以为生最拙谋”意味着在仕途中寻求生计是最笨拙和不明智的做法。
  1. 此世定知犹几至,遑遑奔走欲何求?
  • “此世”可能指的是这个世界或者说人生,”犹几至”表示还有很多机会或者可能性。”遑遑奔走”意为急急忙忙地到处奔波寻找自己的目标或者希望。”欲何求”表达了对未来的追求和期望,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迷茫和无助。

译文
三年来我在淮海一带如同飘泊的客人,如今再次停泊在亭边的小船旁。
岁月匆匆人似乎也变得像垂柳一样老去,世事如水总是不停地流淌,何时才能停歇?
忙于各种事务常常觉得难以满足,而仕途生涯被认为是最愚蠢的选择。
在这个世上我深知还有很多机会,但我却急于奔波寻找,究竟要追求什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心境变化,反映了作者从漂泊不定到安定下来的心路历程。诗中的“三年淮海飘萍客,今日亭边再舣舟”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漂泊后,最终找到一处可以安身立命之地的欣喜。而“人似垂杨随日老,事如流水几时休?”则描绘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接受。

“闲于万事常难得,仕以为生最拙谋。”揭示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个人价值的反思。他认为在政治舞台上追求名利是最笨拙和不值得的行为。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态度。

最后一句“此世定知犹几至,遑遑奔走欲何求?”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但又感到迷茫的矛盾心理。他认识到人生还有许多机会,但在追逐的过程中又会感到疲惫和困惑。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了人生的不易和对理想追求的艰难抉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