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开过解秋千,鹎鵊鸣时三月天。
尽日好风吹絮雪,一池春水泛莲钱。
溪边蒲笋供朝饭,堂上图书伴昼眠。
端坐穷城何所得,只收风月入新篇。
暮春时节,我赠给好友陈器之一首古诗,诗曰:
牡丹开过解秋千,鹎鵊鸣时三月天。
尽日好风吹絮雪,一池春水泛莲钱。
溪边蒲笋供朝饭,堂上图书伴昼眠。
端坐穷城何所得,只收风月入新篇。
注释:
- 牡丹开过解秋千:牡丹花凋谢后,人们可以解开秋千来玩耍。
- 鹎鵊鸣时三月天:鹎鵊(bēi lüè)是一种鸟儿,在春天鸣叫。三月天气转暖,万物复苏。
- 尽日好风吹絮雪:整日里,微风轻轻地吹动着飘落的柳絮和雪花。
- 一池春水泛莲钱:一池碧绿的春水映照着盛开的莲花,仿佛是撒了钱币一般。
- 溪边蒲笋供朝饭:溪边的嫩竹笋是早上的食物。
- 堂上图书伴昼眠:在书房中,书籍陪伴着我度过白天的睡眠时间。
- 端坐穷城何所得:在如此偏远的城市中,我又能收获什么呢?
- 只收风月入新篇:只能够将风、月等自然景色融入到新的诗歌之中。
赏析:
这首七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一天中所经历的景致与心境。首联“牡丹开过解秋千,鹎鵊鸣时三月天”通过牡丹花的凋零和鹎鵊鸟的鸣叫,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颔联“尽日好风吹絮雪,一池春水泛莲钱”进一步描绘了春风拂面的情景,以及池塘中荷花盛开的美丽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宁静与美好。颈联“溪边蒲笋供朝饭,堂上图书伴昼眠”则反映了诗人在书房中的生活状态,既有美食也有学问相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安宁。尾联“端坐穷城何所得,只收风月入新篇”则表达了诗人在偏远城市中的无奈与孤独,同时也寄寓了他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又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