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化陶钧运圣谟,八方寥廓入雄图。
将军已勒边山颂,博士初修玉检书。
西望忽惊新石阙,东来不是旧金舆。
编年谁秉丹青笔,流落周南一腐儒。
独化陶钧运圣谟,八方寥廓入雄图。
将军已勒边山颂,博士初修玉检书。
西望忽惊新石阙,东来不是旧金舆。
编年谁秉丹青笔,流落周南一腐儒。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对神宗皇帝的挽词,通过对神宗皇帝生前政绩和遗留下的文化遗产的描述,表达了对其深厚的敬仰之情。诗中“独化陶钧运圣谟”意味着神宗皇帝具有超凡的政治智慧和远见,能够巧妙地治理国家,引领王朝走向繁荣。“八方寥廓入雄图”则描绘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能够统一天下,实现国家的大一统。
接下来的诗句“将军已勒边山颂,博士初修玉检书”,通过将军和博士这两个形象,展现了神宗皇帝在军事和学术上的成就。他不仅在边疆稳固国家的安全,还注重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玉检书得以完善。这里的“玉检书”可能指的是某种重要的文献或典籍,象征着文化与知识的传承。
诗的后半部分“西望忽惊新石阙,东来不是旧金舆”,表达了一种时空的错乱感,可能是对于神宗皇帝去世后,人们对于其影响的一种反思。这里提到的“新石阙”和“旧金舆”可能是对某些建筑或交通工具的新变化的描述,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延续。
最后两句“编年谁秉丹青笔,流落周南一腐儒”,则是一种感慨和无奈。这里可能指的是历史上那些记录历史的人物,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诗人自己则因为未能留下更伟大的成就而被遗忘,只能以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身份生活。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一种无奈感叹。
这首诗是对神宗皇帝一生的赞美和怀念。通过对他的政治成就、军事才能、文化贡献以及个人命运的描绘,展现了一位英明君主的形象。同时,诗中的时空交错和历史变迁也让人深思历史的无情和人类对于历史的记忆与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