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孰非梦,梦里见庐山。
若了元无梦,何曾有往还。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思想感情和赏析作品语言的能力。此题要求对诗句进行逐句解释并赏析。首先明确注释中的关键信息,然后根据注释内容理解诗意,并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再分析赏析。解答这类题目,要通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思想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个人的思想情感来分析。

“昔苏先生游庐山诗云”,首句点明主题:写庐山。

“平日怀真赏”,是说平时就喜欢游览欣赏。

“人生孰非梦”,这是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大梦。作者以梦喻人世,意谓人世虚幻,世事如梦,一切皆空。

“梦里见庐山”,“梦里”是虚幻的梦境,“庐山”则是实有之景,“梦里”与“庐山”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若了元无梦”,是说如果真正领悟“人生如梦”的道理,那么,一切都可以置之度外,而不必再去追求什么了。

“何曾有往还”,“往还”是指往来交往、来往奔走,这里指人生的奔波劳碌。

【答案】

①苏东坡曾作《题西林壁》一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②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③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④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⑤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⑥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⑦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⑧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⑨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⑩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