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风高秋雁归,初晴野水涨清伊。
东流会向淮南去,凭寄秋来无限悲。
木落风高秋雁归,初晴野水涨清伊。
东流会向淮南去,凭寄秋来无限悲。
诗句释义
- 木落风高秋雁归:树木凋零,秋风渐起,秋天的雁队开始南迁回归。
- 初晴野水涨清伊:初晴的天空下,野水上涨清澈如伊。这里的“伊”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自然元素或对象,象征着自然界的清新和生机勃勃。
- 东流会向淮南去:大江之水向东奔流,最终流向淮南地区。这里可能寓意着时间的流逝或生命的归宿。
- 凭寄秋来无限悲:通过书信寄托对即将到来的冬天的感伤,以及秋天带来的无尽哀愁。
赏析
《次韵王彦昭感秋三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流转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哲理内涵。
诗的开头两句“木落风高秋雁归”,生动地描绘了秋天来临的景象。树叶凋零、秋风劲吹,一群群大雁排成V字形向南飞行,预示着迁徙的季节到来。这种描写不仅营造了一个寒冷、宁静的秋日画面,也暗含了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法则。
“初晴野水涨清伊”,则转向了另一个场景。天空放晴后,原本平静的湖面突然变得波光粼粼,清澈见底。这个变化不仅反映了天气的转变,也暗示了内心世界的某种转变或成长。
最后两句“东流会向淮南去,凭寄秋来无限悲”,则是诗人内心的写照。长江之水向东流淌,最终汇入大海;而诗人的情感,也如同这长江水一般,向着远方奔涌而去,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悲伤。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思考。通过对秋天景物的刻画,诗人抒发了对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邃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