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室山前日日风,望嵩楼下水溶溶。
卷将春色归何处,尽在车前榆荚中。
【注释】
晚春初夏:指春季的末梢和夏季的开始。
少室山前:指洛阳南面的少室山。日日风:天天刮风。
望嵩楼:在洛阳,嵩山是五岳之一,因此嵩楼也即嵩山之楼。水溶溶:水气弥漫的样子。
卷将春色归何处:把春天的景色收拢起来,又把它带到哪里去呢?
车前榆荚中:在车前草的荚里。车前草又名当道、马蔺、牛尾等,叶卵圆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淡紫色。荚果椭圆形,黑色,表面有毛茸。
【译文】
少室山上天天刮着春风,望着嵩楼下河水荡漾。
那把春天的景色都收拢起来,都收在车前榆荚之中。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贬谪江陵(今属湖北)时,以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虽遭贬谪却仍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全篇语言清新明快,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少室山前日日风,望嵩楼下水溶溶”,描绘了洛阳城外少室山一带的美景。诗人面对美丽的自然风光,心情十分愉悦。这里的少室山,指的是洛阳附近的一座小山;而嵩楼,则是登临观景的好去处。这两句诗不仅描写了少室山的自然风貌,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颔联“卷将春色归何处,尽在车前榆荚中”则进一步展开了对春天美景的描写。诗人将春天的美好景色比喻为一个无形的容器,而这个容器正是车前的榆荚。这两句诗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又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整个画面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优美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诗人通过对少室山、嵩楼、车前榆荚等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